既然如此。杨玉环为什么从来不提自己的亲生父亲呢?
这是因为她有她的苦衷。虽然世族势力逐渐衰落,可是唐代仍旧是一个颇为注重门第的朝代。
虽然担任蜀州司户的杨玄琰不过是一个从七品下阶的小官,可是杨玄琰却出生于名门望族弘农杨氏。虽然家道中落了,可是杨家仍旧可以凭祖上的荣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正是作为弘农杨氏的后代,杨玉环才有资格接受皇室的挑选。如果不是拥有这样的家世,恐怕杨玉环连参加海选的资格都没有。她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山野村夫的后代。
可以说《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是目前发现的关于杨玉环身世的最早的史料,比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早一二百年。
可惜该碑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却有多部历史文献记述过这块石碑的内容。《元一统志》明确记载:“杨妃容州碑记,在普宁县东一百二十步”。这块碑的确曾经真实存在过!
虽然《全唐文》和《永乐大典》全都收录了该碑的碑文,但该碑却是记述杨玉环身世的孤证,所以需要等待其他相关史料的出现与其相互佐证!
幼年不幸的杨玉环成年后有幸成为寿王妃,可是她的婆婆武惠妃的突然去世却打破了她平静的王妃生活。
杨玉环的公公李隆基因为武惠妃的死而体尝到从未有过而又始终无法摆脱的空虚和寂寞。
正在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杨玉环。
史书上没有留下这个人的名字,只是说“或奏”、“或言”。
谁会做出这种对寿王而言落井下石的人呢?
高力士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一直给李隆基搜罗美女!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冬,二十二岁的寿王妃杨玉环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往骊山温泉宫,而召见她的人正是已经五十六岁的公公李隆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