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儿子阿史那道真,曾任左屯卫大将军,唐高宗咸亨初年,阿史那道真担任逻娑道副大总管,与薛仁贵一起讨伐吐蕃军,
却大败于吐蕃的论钦陵,“尽失其兵”,本来按律当斩,唐高宗法外施恩,将他免死为民。
阿史那社尔的征战一生,正是大唐帝国用突厥人以蛮夷制蛮夷的缩影。
这种策略的长处和短处都非常明显,长处是把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成本降至最低,短处是一旦中央政府失去了对雇佣兵团的绝对控制,
就会发生叛离事件,甚至象安禄山、史思明那样起兵造反,险些颠覆整个国家,所以,唐太宗才担心李治担负不起绝对强势的中央政府,
对李治的柔弱痛心疾首。阿史那社尔对大唐皇帝的忠诚无庸置疑,对大唐来说,他是功臣,对生他养他的突厥来说,他是罪人,
他为大唐横刀跃马,他为大唐屠杀同胞,他如何自处,他是否心甘情愿,迷雾般的历史吸引着我们去寻找答案。
秦叔宝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兵部堂王大人相赠与咱,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还你的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
但不知此马落在谁家?”这是《秦琼卖马》中的著名唱段,老人孩童都能哼上两句,
可谓家喻户晓、遐尔闻名。对照历史,我们才知道文艺作品的荒谬,与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
酉阳杂俎》上记载,秦叔宝的坐骑并非黄骠马,而是忽雷驳,马的毛色青白相间,雄壮威武。此马象人一样喜爱喝酒,
酒后不但不会醉眼昏花,反而精神百倍,“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秦叔宝死后,忽雷驳也嘶鸣不食而死。
根据《隋唐佳话》的记载,秦叔宝使用的兵器也不是一对金装锏,而是一杆超重的长枪。
在他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阳城时,他把这杆长枪插在城外的泥土中,
十几个王世充的士兵冲出城来,想要拔出这杆长枪,他们一起用力也没奏效,长枪依然稳稳地插在泥土当中。秦叔宝再度来到城下,
轻而易举将长枪拔了出来,握在手中昂然离去,在场的双方将士都目瞪口呆。秦叔宝的长枪从此闻名天下,在朝廷的重大活动中,
此枪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大长了帝国的威风,让外邦蛮夷们心悦诚服、由衷赞叹。
秦叔宝的故事汗牛充栋,但大多是牵强附会,正史上对他的记载十分简单,近年来,秦叔宝父亲的墓碑出土,
才让人们大致弄清了他的身份。原来,秦叔宝的祖父在北魏时期曾担任过广年县令,秦叔宝的父亲曾在北齐王府里当过书记官,这样一来,
他的真实身份既不是《隋唐演义》中的显贵之后(《隋唐演义》中秦叔宝的表弟罗成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也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铁匠的儿子,而是出生在北朝中层官员家庭的帅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