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吐蕃的绘画水平很一般,也没留下什么“遗照”之类的,有这么一张跟活人似的“遗照”,拜祭起来方便多了。
过了几年,这名战俘就被吐蕃王释放了,遣还大唐了(寻得归)。
毕竟,虽然长的像亲爹,但到底不是亲爹,一直留这里也不是回事儿,再说了,随着时间的消逝,吐蕃王也不是个孩子了,对先人的思念也不像初始时那么浓烈了。
这名幸运的战俘叫做:王孝杰。时任大唐反击吐蕃之洮河道副总管,于大非川之战中兵败被俘。
王孝杰简历
姓名:王孝杰
出生年:约632年
仕途履历:
公元678年,洮河道行军副总管。随刘审礼反击吐蕃之入寇;
武则***时,右鹰扬卫将军;
公元692年。武威道行军总管,左卫大将军(正三品);
公元693年。夏官(兵部)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宰相),封爵清源男;
公元694年,瀚海道行军总管,出击突厥;
公元695年正月,朔方道行军总管,再击突厥;
公元695年七月,肃边道行军大总管,反击吐蕃之入寇;
公元696年三月。在素罗汗山败于吐蕃之手,被贬官为庶人(平民)。
主要战功:
收复自670年后,两次陷于吐蕃的安西四镇,使得大唐在龟兹复置安西都护府;其他如击突厥、战吐蕃的功绩相对收复安西四镇就黯然多了,不介绍了。
现在王孝杰被贬官为平民百姓,无所事事。对于一个曾经戎马倥偬且战功显赫的将领来说,这种日子是最无聊、也是最难熬的。
这种日子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萧杀的战场。
大漠孤烟、军旗猎猎才是我最向往的景色;
万马嘶鸣、战鼓轰然才是我最期待的乐声;
策马疾驰、冲锋陷阵、刀剑激碰、血浸战袍才能够让我热血沸腾;
当年英国公李世勣74岁高龄尚且率兵灭亡高句丽,而我才64岁。难道我的人生就以这种方式结尾吗?
素罗汗山之败,一生功名毁于一战,成也吐蕃,败也吐蕃!
我让那个信任我的人失望了。我辜负了她,更辜负了无数的大唐将士!
如果,能够再有一次机会。我愿意为这个帝国,再次披挂上阵。保边平叛,开疆拓土。至死无憾!
为自己,为帝国,我愿意!
上天注定不会让王孝杰就此了却终生,帝国又给他提供了一次机会,最后一次机会。
公元696年年底,在家很无聊的王孝杰接到了来自朝廷的调令:契丹深入我河北道境内,大肆抄掠。即日起,着王孝杰出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副总管苏宏晖等以下共17万大军出击契丹!
我知道,武三思、武攸宜都不是将才,只因为他们是皇帝的武氏族人,才放心给他们兵权。
张玄遇的“二十八将大军”曾经是圣上的希望,但是最终让她失望了。
我不能再次让她失望。
鞠躬尽瘁,勇往直前!纵然马革裹尸,吾亦虽死无憾!
王孝杰带着17万大军、带着皇帝的希望出发了,向着那个吞噬了我数十万大军、向着那个似乎不可战胜的目标出发了!
武周天册金**圣皇帝武则天正在批阅管记张说呈上的奏章:“孝杰忠勇敢死,乃诚奉国,深入寇境,以少御众,但为后援不至,所以致败。孝杰乃心国家,敢深入,以少当众,虽败,功可录也。”
武则天哀痛之余,下令追赠王孝杰为夏官尚书、耿国公。
这一切,都发生在半个月前的那场大战之后。
※东硖石谷
公元697年,武周神功元年,春,三月,戊申(十二日),东硖石谷。
清边道行军大总管王孝杰率17万大军行军至此,在这里,唐军与契丹再次遭遇。
这里对武周的将军们并不陌生,五个月前,张玄遇统帅的“二十八将大军”在与东硖石谷毗邻的西硖石谷,被李尽忠设计诱入伏击圈,全军覆没。
王孝杰身为拥有丰富对夷作战经验的老将,他知道张玄遇失败的原因,第一,好大贪功,轻敌冒进;第二,抛弃后军,孤军深入,导致各路唐军被逐个歼灭;
这五个月来,契丹的表现世人共睹,全军上下现在肯定没有了轻敌思想!轻敌?不惧敌就算阿弥陀佛了。这一点王孝杰很放心,只要没有轻敌思想,大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推进,谅你契丹区区数万之众,也奈何不了我17万大军!
东硖石谷与西硖石谷地形相似,都是一条狭窄的峡谷,不利于大兵团行动。
当前军来报,在谷口遭遇契丹军时,王孝杰并没有像张玄遇等人那样激动,这里地形对我极为不利,契丹军为何再次出现此处?
伏击我军?
孙万荣没有那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