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百七十四章 【征战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四章 【征战天下】(2 / 3)

清晰!玄菟城有没有被唐军攻克呢?

在《资治通鉴唐纪十四》中有记载:“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说明玄菟除了盖牟城,玄菟城也被唐军攻克了。在随后的辽东之役中,《新唐书》和《旧唐书》有记载“高丽发新城、国内城四万救辽东”。《三国史记卷二十一高句丽九宝藏王四年》也有记载:“王发新城国内城步骑四万,救辽东”。

说明,新城在这次战役中并没有被攻克,而且还保存了相当强的兵力!现在就产生了疑问: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玄菟、新城、盖牟城三座城市都在今天辽宁抚顺附近,也就是说三城距离不远,那李世勣为什么只攻克了盖牟城和玄菟城就挥兵南下了呢?

在屁股后面留一颗定时炸弹?岂不是很危险?史料没有给我们留下一点痕迹!那只能由我们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查找真相了!疑问1:为何三座城池只攻克盖牟城和玄菟城。独独留下新城?疑问2:为何在攻克盖牟城和玄菟城之后,李世勣不是选择继续东进。而是掉头南下辽东?

先来解答疑问2!线索1:张俭先生,还记得不?先遣军主帅、营州都督,他已经在我们视野里消失了五个月了,现在他总算出现了,他正在建安城下搞武装示威呢!线索2:这里我们需要张亮先生出场了,前面提到,由刑部尚书张亮统帅水师由莱州渡海直扑平壤?

但是在张亮出发后,他并没有向平壤进军。而是直接北上,去了位于辽东半岛的卑沙城,并攻占了这座城池,然后在渤海继续北上,也到达了建安城!线索3:太宗李世民,他现在在哪里呢?李世民正在过那方圆二百多里的辽泽呢,他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也是辽东,他要和李世勣的先头部队会师!

辽阳有个特点,离海不远了,不管是渤海还是黄海。也就是说。四路大军已经两两会合了,而且距离很近——军事术语叫做相互策应!相信分析道这里,大家应该也能明白了:李世勣之所以南下。张亮之所以北上,是为了水陆两支大军能够相互策应、相互配合,因为唐军的最终目的地是高丽的首都平壤!

而平壤离黄海很近,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需要水陆协同作战!疑问2解决了,兵法上还有一招:叫做牵制!我大军南下,沿高丽西海岸向平壤推进,唐军的目的是尽快攻克其首都,俘获渊盖苏文。瓦解高丽的抵抗意志。

但是高丽北部漫长的边境线上还有很多重兵把守,如果他们南下回援沿海重镇。那必将加大大唐进军的难度。如何让边境的重兵乖乖呆在原地不动呢?那就是在其边境线上攻克一两座城池,驻扎一支部队。派遣一名了解高丽的将领镇守。高丽兵善守不善攻,只要我防备得当,高丽军肯定攻不下来!两座城池吸引大批敌军!

值!两座城池减轻我主力部队的压力!值!即使两座城池被攻克,以高丽兵的攻城能力,或许那时候平壤城头也已经换上了大唐的军旗了!损兵折将?不怕,值!总得有牺牲嘛!可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没事,你们猜,李世民派的谁去守备盖牟城?

我们的老朋友——韦挺!让一个戴罪之身去守战略作用如此重大的城市,看来,李世民压根儿就瞧不起高丽军,更是在侮辱渊盖苏文的智商!相信在狱中接到调令的韦挺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恢复自由身了,而且还是一城之守备司令!

忧的是,自己将承受高丽军不断的攻击骚扰!不过,韦挺,你并不孤单,因为皇帝已经下诏让契丹、奚等部落也分道出兵高句丽北部,以减轻韦挺的压力。

好了,让韦挺去自求多福吧。

我们回到正题!现在疑问1相信诸位也清楚了吧,如果还是想不通,就想想为什么毛主席后来没有派兵去解放一个近在咫尺的小小金门岛!好!疑问解决了!这只是我个人从当时唐军的行军路线及作战方向方面,结合史料做出的分析,如果诸位有什么新的思路,可以拿出来,我们一起分析!争取还原1400年前,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这场大战的真实面貌!分析了这么久,李世勣的大军也已经抵达辽东城下了!那我们把目光聚集过来吧,这里的场面将更加精彩!

兵临辽东!公元645年5月!李世勣、李道宗率军已经抵达辽东城下,皇帝亲自统帅的大军还没有到,以目前手上的兵力还不足以攻克城墙。部队安营扎寨之后,李世勣开始给各军下达任务:行军副大总管李道宗、行军总管张君乂等负责警戒,阻击可能随时出现的高丽援军。

经侦知,高丽的大批援军已经出发了,具体数目不详,行军时间不详!余下部队由我指挥,负责警戒城内高丽军的动向,防止城内敌军与援军内外夹击!无作战任务时,各部除留一部分人马担负警戒任务外,其余人马全部给我去扛沙袋!扛沙袋?没听错吧?

当士兵们来到城外的壕沟前,他们确信了自己没有听错,壕沟太宽太深了,架桥是不可能了,城内守兵肯定也不允许,那只好用沙袋来把它填平。李道宗比较轻松!他不需要扛沙袋,毕竟得留一部分人马担负警戒嘛。

他带着四千骑兵就在营地周围晃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