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980年,也就是祈冰他们进入高二下半学期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到周六晚上八点播出一集美国的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d}{u}{0}{0}.{c}{c}
祈冰和弟弟祈天都是雷打不动的准时收看这部令人好奇,又极富科幻色彩的外国电视剧。
祈冰家里没有电视机,他和弟弟一般都是到对面的老王头家蹭看。老王头是南下干部,原先买的是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现在又换成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了。来老王头家看电视的基本都是和祈冰他们差不多的毛头小子,都是楼上楼下邻居家的孩子,都是从小听老王头讲革命故事长大的一批孩子。老王头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家里虽然人多,老王头没有怨言,相反总是热情招呼他们进来看电视,如果谁没来,老王头还能惦记着,要人去催,生怕别人漏掉了。
楼下马明辉家里也买了电视机,所以马明辉哥俩也就没有上来看了。
祈天嫌老王头人家人太多,太吵,挤着难受,观看效果不好。于是怂恿祈冰说:“哥,我们要爸也买一台吧。老挤在别人家里看也不是个事啊。”
祈冰听了也觉得有点道理,就说:“这个事吧,我可没有把握。家里就这个条件,谁知爸愿不愿意买啊。”
“那你跟爸说说啊,你不说,你怎么知道爸买还是不买啊。”
“你啊,尽出馊点子,你不说,要我说,我做恶人啊。”祈冰怨道。
“你是哥哥嘛,当然是你去说啊。”
“去,去你的,就你嘴甜。”
祈冰最终还是跟爸说了此事。爸爸听了之后,沉默了一会,说道:“这事啊,我跟你妈商量一下吧。”
过了几天,爸爸仍未答复此事。祈冰考虑是爸爸因此事为难,觉得希望渺茫,也就没有再问这件事了,慢慢也就渐忘了。
有天爸爸下班回家,扛着一个纸箱回来了。进门就嚷:“祈冰,祈天,看爸爸带什么回了?”
祈冰哥俩一脸茫然,不知爸爸问话的意思。
爸爸放下纸箱。祈冰看见纸箱上印着“北京牌黑白电视机(12寸)”的字样,惊喜地还略带怀疑地问爸爸:“爸爸,是电视机吗?”
“呵呵,你觉得呢。不信就打开看看啊。”
祈冰哥俩一拥而上,手忙脚乱地拆开纸箱。
“哇!真的是啊,谢谢爸爸,谢谢爸爸!”祈冰哥俩先后叫道。
爸爸见他们这样开心,于是嘱咐道:“电视机要爱惜啊,不要瞎动,瞎拧的。这个电视机啊,有你们姐姐的一半功劳呢,不是你姐姐凑钱,这个电视机还买不回来呢。”
“谢谢姐姐!”
“哎哟,一家人还客气上了,真是的。”姐姐在一旁笑道。
家里有了电视机,祈冰哥俩觉得是个很有面子的事情,其他小朋友看见他们家有了电视,也跑来蹭看,祈冰哥俩一样欢迎,从不阻拦。
每到电视台播放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外面行人稀少,都赶着回家观看或去别人家蹭看。
剧中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成为认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谈资,尤其像祈冰这样的半大小伙,更是喜欢聚在一起谈论剧中的情节,有时还为某一个剧情的发展而争论不休,互不退让。
这位来自“大西洋底来的人”,能在深海高水压中自如地游泳,长着类似蹼样的双手。力量呼吸都和人类不同。但是他不能离开海水时间太长,他也因此成为想得到他而要研究他的“坏人”的目标。他常常能很快地与水中的生物,如海豚等成为好朋友。他拯救过一个传说中的神秘美人鱼,和她产生一种模糊而美丽的感情。不过无论外界的引诱如何,这位英俊的海底王子,最终还是回到帮助他的女博士伊丽莎白身边。两个人这种似是而非的朦胧关系,比较符合时下中国人对爱情的审美标准。
麦克·哈里斯戴的蛤蟆镜,几乎成为时下国人的时尚。
他们介绍自己时都会说:我是“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头”。除了招牌蛤蟆镜以外,还有就是他独特的游泳姿势了。因为看见他在海洋中自由潇洒的摆动,由此引发了很多人对潜水的爱好。
祈冰不止一次跟祈天说:“你看,麦克的游泳姿势多奇特啊,多好看啊,到了夏天,我们也学他这个姿势去游泳。”
“那多带劲啊,呵呵。”祈天附和说。
随着这部电视剧热播形成的放射性效应,似乎搅动了时下沉闷、单调和枯燥的业余生活氛围。一股探寻新奇、浪漫和激情的社会风气也随之油然而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邓丽君的歌声不再是私下偷听的靡靡之音了。一些追求时尚的青年人,蓄着长长的头发,戴着和麦克。哈里斯一样的大墨镜,戴着舶来的液晶电子手表,穿着喇叭裤,提着“三洋”收录机,大摇大摆走在街上,公开地放着邓丽君那柔媚温婉的歌声。。。。。。女孩子们头发也带了卷,穿着色彩纷呈、衣式多样的时装徜徉在街头巷尾。
就连溜子的小店也摆上“三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