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这场浩劫,人们似乎觉得要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了。{d}{u}{0}{0}.{c}{c}
收音机里时常放出《祝酒歌》,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祝愿和期盼。“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待到理想化宏图,咱重摆美酒再相会。”
天蓝了,云开了,笑容重新回到人们的脸上。
“你办事,我放心。”毛主席对新任领导的信任,无疑给忧心的国人以极大的鼓舞。新的长征即将开始,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光辉的未来似乎在向人们招手。
然而平静了一段时间,生活还是那样继续着,局面还是那样维持着,“两个凡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生活在铁路内外的居民们,还是得为原本简单的生活忙碌着。上班上学,人情来往,婚丧嫁娶。。。。。。依旧按着已有的程序进行着。
祈冰姐姐上班快两年了。作为女孩子,能够穿上漂亮的衣服那是最幸福不过的事了。由于家里布票和棉票本身不够用,市面上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服装式样,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奢望穿上好看的新衣的确是件很难的事情。
凭着姐姐在童装厂工作的优势,姐姐将厂里废弃的边角余料收集起来,花上少许的钱购置回来,然后在家里缝纫机上拼凑出一件件好看的衣服来。
祈冰和弟弟经常穿着姐姐制作的衣服,街坊们还以为是在市面上买的,惹得楼下的“冤家”明辉亮辉兄弟俩也要他妈妈买来穿。
这段时间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面料,名叫“的确良”,最先从广东那边进口的。这种面料是一种新型的化纤织物,颜色丰富,挺括滑爽,耐洗经磨,一改市面上以蓝灰色为主调的服装色调。这种衣料或成衣很快得到了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女人们、姑娘们的喜爱。
一般家里一年一人只有一丈二尺布的布票,仅够做或买一个成年人的衣服。祈冰家里五口人,每人一丈二尺布,仅够做或买一套衣服,如果是冬季做了,其他季节就没有新衣可穿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般家里都有自己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就是“下移式”穿法,就是老大穿了,老二穿了,老三接着穿。。。。。。”之所以这样穿,是因为衣物是全棉的,牢靠、敦实,经得起“磨砺”。
“的确良”不是全棉的,含有一定的棉,比如含棉30(百分号),用布票时不是一对一,可以按含棉的比例支付布票。这样一来,原先布票不够用家庭,可以缓解一下,用少的布票购置多一点的衣服或衣料。
祈冰姐姐祈芸买了一些“的确良”衣料回来自己做成衣,女孩子天生爱美,经祈芸一捣鼓,衣服穿在身上,顿时光鲜起来,引得周围姐妹们纷至沓来,一饱眼福。看见祈芸穿的靓丽,姐妹们自然跟进,买来衣料要祈芸帮着缝制。
“的确良”不光可以做裙子,还可以做长短袖衬衫。一时间街上色彩纷呈,以往蓝灰为主的服装世界很快被这股多彩的时装占了上风。
就祈冰这些男孩子们来说,也到了注意穿衣问题的年龄。虽说物质比较匮乏,能有一件时尚的“的确良”衬衫或裤子,那是一件很炫耀的事情。
祈冰央求姐姐帮着做一件“的确良”的衣服,最好是衬衫。自己做肯定划算,若是去商店买,最起码也得十元钱以上。这对祈冰这样的人多口阔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姐姐答应了,跟妈妈商量了后,帮祈冰做了一件天蓝色的长袖衬衫。祈冰穿在身上,不停在穿衣镜前看个不休,美得不行。
此时已到了十月底,天气有点凉意了,但祈冰依旧穿着这件“的确良”衬衫上学,分明是想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
妈妈提醒他小心着凉,祈冰不为所动,天天穿着这件衬衫上学。
姐姐揶揄他说:“人家是女孩爱美,你也跟着凑热闹啊,臭美得不行啊,呵呵。脱了吧,穿了几天了,当心发臭哦。”
祈芸的手艺不错,引得一些原来不怎么上门的同学,纷纷上门找她缝制衣服。
其中一个女同学最会跟祈芸套近乎。衬衫和裙子做了几件了,还不满足,还拿来一款流行裙子的样式,要祈芸参照着做。
祈芸笑她说:“你像地主老财啊,家里很有啊,做了几件了,还做啊。”
这个女同学叫刘菲菲,原先跟姐姐一个班的。家住在铁路里,是祈冰所在小学上几届的学生,按说算是校友了呢。她爸妈都是银行的职员,家里还有一个妹妹。
有一天晚上,刘菲菲过来取那件裙子,还把她妹妹也一同带来了。
祈冰正在家画画,看见她们进来。当时姐姐祈芸下楼买线去了,祈冰便叫她们坐一会。刘菲菲早跟祈冰熟络了,便也不客气坐下等着祈芸回来。聊天的时候,见祈冰老往她妹妹身上瞅,才发现妹妹是第一次来,于是便把妹妹介绍给祈冰。
刘菲菲对祈冰说:“我妹妹叫刘莎莎,在铁路里那边读中学,好像跟你同年,也读初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