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一世吉祥> 第171章 子系黄鼠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子系黄鼠狼(2 / 3)

卫肃父子私交不可忘,国事不必谈,事实上也没有谈的余地。为了将与卫飞扬的结义之情延续到最长,为了与卫家的私谊能保持到最久,为了表示自己对卫氏夫妇足够的尊重……,杨致在心中罗列了很多理由排在“试探”这个字眼的前面。他相信自己在长安公开露面之后的一举一动必定瞒不过卫肃的眼睛,或许卫肃也在期待他的拜访。

夏历武成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个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连日大雪居然骤停,长安一片银装素裹的晴日妖娆,人们的心情似乎随着天气放晴而倍显爽利。年前祥和喜庆的气氛愈发浓郁起来。

杨致起了个大早,亲自拣选准备了一份厚礼,吃罢早饭便随手点了几名侍卫抬了径直去了卫府。飞虎侯对府中当值的侍卫们向来大方。事无大小从来不会白干,卫肃自奉节俭对外人却也不小气。这是一趟两头受赏的美差啊!

果不其然,接到门仆通禀的卫肃对杨致登门到访并不意外,与卫夫人一同迎了出来。卫夫人本性淳朴,自儿子与杨致结拜之后,两家一直往来密切。儿子长到十六岁从未离开自己身边,年关在即,官拜大将军的儿子却统兵在外征战,做母亲的如何不牵挂?杨致的到来是卫夫人莫大的慰藉。刚一进门便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

宾主落座寒暄奉茶之后,卫夫人满脸慈爱的道:“贤侄,我原想这两日要去看玉儿的,怕扰了你们两口子小别团聚便耽搁了,不想你今日倒先来了。听说你将公主迎进门了?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忒大了些。如今玉儿与公主都有了身子,那我就更得去看一看了。”

卫夫人看似絮叨,实则话中大有深意,令杨致倍感温暖。杨致雪夜迎赵妍进门并无合理合法的交接手续,在外人看来无疑是胆大妄为大逆不道。十有八九是祸不是福。别人避之惟恐不及,卫夫人却公然声称要去看望,这是一种需要勇气的承认、支持与关怀。

卫肃微一皱眉。温言道:“夫人,既是如此,不如今日便代我到飞虎侯府走一趟吧!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愧受贤侄厚礼,夫人何不现在就去备些薄礼?”

“对,对!贤侄,我家老爷陪你在此叙话,恕我暂且失陪了。”卫夫人连声答应。

杨致瞧这架势,情知卫肃必定与自己一样不愿对夫人言及一字。有意将她支开。卫夫人的热心关爱虽令他感慨万千,但只是口中称谢并不加以阻拦。

杨致尽管与卫氏父子渊源深厚。今天却是与卫肃第二次正式见面,除了卫肃在朔方那次战前召见。二人再无接触。身负大夏第一名将之名的卫肃仍是一副乡农模样,一脸淡定的笑意,犹如一位朴实的亲厚长者。杨致心下不禁有些恍惚: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卫肃?

目送卫夫人乐呵呵的进了后堂之后,卫肃从容笑道:“贤侄,你我自今春朔方一别已逾大半载,你非但血战大漠功勋赫赫,而且文武双全名满天下,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我早已说过,你与飞扬名为兄弟,实为师徒,我儿能与贤侄这等人物结为挚交乃平生之大幸!”

杨致这才收敛心神,恭谨应道:“大将军言重了。大将军为国戍边多年,令突厥不得越长城半步,才真正称得上是功勋赫赫。有道是虎父无犬子,飞扬忠肝义胆智勇无双,年仅十六便拜将镇守一方,实乃大将军教子有方所至,小侄岂敢贪天之功?”

卫肃闲话家常般的开场白,既捧起杨致又点出了他与儿子的特殊关系,旨在拉近与杨致的距离。杨致把高帽加以润色再行奉还,虽稍显肉麻,还算将彼此的距离保持得恰到好处。二人话中到底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卫肃的笑容略微一滞:“你我又不是外人,贤侄何须谦谨至此?世人皆曰贤侄胆大狂放,看来是对你多有误解啊!”

“小侄原本就是出身山野商贾人家,自知平日为人行事难免孟浪乖张,若真是有人对我那般评价,却也没有说错。只是小侄的胆大狂放也要看跟谁、分什么时候,又岂敢在大将军面前造次?”

凡事但莫言利,言则利重者先忧。与谋夺皇帝宝座、坐拥锦绣江山相比,杨致的人生理想委实不值一提。这一点在晋见皇后时便已得到验证,卫肃是人不是神,难道他就能免俗?杨致在来的路上就想得很清楚了,同样是试探,卫肃应该比他急。那就以守为攻,且先听听卫肃会是何说法。是以只是跟言应答,抱定主意绝不主动开口往主题上撩拨。

卫肃对杨致的狡狯老练显然还不太适应,他在谦恭应答之后便住口不言,二人一时无话,貌似亲和的气氛顿时掺进了一点小小的尴尬。

相对默然片刻,卫肃轻咳两声,和蔼的问道:“听说贤侄数月前便奉旨出京巡查,此番是赶在年前回京缴旨么?皇上在班师途中龙体染恙,贤侄回京之前可曾觐见天颜?今日莫不是奉旨而来吧?”

果然如杨致所料,卫肃没兜太大的圈子就说到正题了。无一字提到御赐金牌,又字字所指的都是金牌。你出京巡查是“奉旨”,以慰问为名探访两位老臣也是“奉旨”,难道唯独登我的门便是例外?你早不回晚不回,为什么偏偏在这节骨眼上现身京城?你若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