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县城西,三里处。
这里是河内骑兵的大营,此刻,在中军大帐里,张杨和睦固正对面而坐。
“睦将军,此次奉先孤身千里下河内,其意在许昌。我恨不能和你们共同挥戈南下呀!”张杨放下手中的茶盏,有些遗憾地说道。
“大人,河内扼守四方,实乃兵家必争之地。驻守此处的意义胜过上阵厮杀,此任之大非大人莫属!”睦固摇摇头,正色道。
“是啊……我辈并州起兵之时,何等的意气风发,时至今日只余此河内一郡。能重整我并州军威,就看将军和奉先了。杨自留此地,必为君等后援!”张杨点点头,有些回忆地说道。
睦固闻言,也感同身受,一时也无言以对。
这时,帐外传来报告声。
“报!睦将军,部队集合完毕。”
张杨和睦固精神为之一阵,刚才的些许忧伤气氛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坚毅和果敢!
“知道了,退下!”睦固神色一凛,冷声道。
“诺!”
听着传令兵退下,睦固向着张杨一拱手,说道:“大人,我们过去吧?”
张杨也站起身,点点头,然后转身出了大帐,睦固紧随其后。
此刻,在大营校场上,一千名骑兵整装待发。清一色的河内骏马,清一色的青色重甲,清一色的并州儿郎。
张杨站在点将台上,面色平静地扫视着面前的这些并州儿郎:“今天,你们有项任务,要跟随睦固将军去完成。这项任务异常艰难,你们将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援军,甚至没有名字,你们能完成吗?”
“能!”
一千零一名并州铁骑异口同声,这里面还有站在张杨身侧的睦固。
“好!出发!”张杨举手一挥。
公元198年十月,并州郡一千健儿离开怀县,不知所踪。
——《河内郡志》
就在睦固誓师出发的时候,吕奉先也召集周仓和裴元绍二人,对奔袭许昌,征求着他们的意见。
当二人坐下后,吕奉先也没隐瞒,便将自己来此的原因一一告诉他们。
最后,他说道:“能与你们二位相识,实乃是意外之喜。今日河内睦固便会率领并州骑兵赶来与我会合,不知你们对于袭击许昌有何看法,但说无妨。”
说完,便端起面前的一盏清茶,看也不看面前的周裴二人。
听吕奉先说完,周仓和裴元绍二人既感到些许的意外,又感到兴奋,但更多的是感动。
吕奉先的突然出现,确实令二人感到费解,而且经过怀县之行后,周仓隐约觉得他的到来不会是去河内贩马这么简单。
但是,他们也绝没想到吕奉先有这等大胆的计划,所以,今天听他将自己要奔袭的许昌的计划和盘托出后,多少有些意外。
兴奋之情,则来自于此行的目的地——许昌。这可是曹操的大本营,而周仓最恨之人莫过于这位曹丞相。
能够自己亲手在最为痛恨之人的心口上插上一把尖刀,能不让周仓兴奋吗?
而感动则是源于吕奉先的信任和坦率。
周仓最痛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出尔反尔,而吕奉先坚持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在前面,这中间的信任之情是他最需要的。
周仓和裴元绍对视一眼,两人齐刷刷地在吕奉先面前跪倒:“主公!我二人定当赴汤蹈火!”
吕奉先见状,也是很感动。
他急忙起身将二人搀起,嘴里大呼道:“吾得二位相助,定能荡平许昌。”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吕奉先是真的高兴,这高兴不仅是二人同意随自己奇袭许昌,更是因为他们真心投靠自己。
周仓和裴元绍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良将,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自己手下人才稀少的窘境。
接着,三人又坐下来,商量起兵事宜,同时等待怀县的消息。
当睦固到达青牛山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吕奉先和周仓等人早已等在山下多时,双方见面后即有欣喜,也有些许的尴尬。
这尴尬来自于曾经的山大王周仓和进剿他的睦固,但是这丝尴尬,在迎接晚宴的几杯水酒间变得荡然无存。
是夜,并州骑兵便在青牛山山脚扎下行营。
第二天,真正到了出发的日子。
天还未放亮,据马寨的伙夫便为起来忙活,他们为全寨准备了最为可口的饭菜,因为他们知道今天将迎来最为重要的一次打劫。
用过早饭以后,周仓便传令:据马寨所有人马在校场集合。
当吕奉先来到时,拒马寨的所有人都已等在了校场,上至寨主周仓,下至杂役厨师。
他们整齐划一地排成四个方阵,从左起,依次是弓箭兵、刀盾兵、长枪兵以及辎重兵。
而吕奉先正站在他们的面前,情绪激昂地演讲着。
“弟兄们。曾几何时,黄巾军就是被屠戮的对象,黄巾军的生命就是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