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
家族企业
经营原则
初步商定
话说这春天正迈着轻松的步伐,笑盈盈地向着人们挥手示意,健步走来,春天又回到了祖国的大地。
一年之间在于春,春意浓浓、万象更新、四处飘香。改革开放的春风,也自南方吹拂到了上海这个美丽的城市。
这时,东方总公司在家兴的策划、指挥下,按预定计划成立,而且正式挂牌开张运营了起来。虽然是以丽绢、家兴、君兰三个人的名义联合成立、经营的东方公司,而且结果如何还是未知数,但毕竟是起步了、开始了。
家兴儿时就想自己也能开设个什么公司,经营国际间的贸易业务的美丽梦想,也见到了倪端。所以这段时间他心里真是非常地高兴。
这天下午,家兴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全家投入东方公司的经营问题。家兴先把东方公司第一次董事会的精神讲了一下,锦绣听后说:“这个决定蛮好,虽然我家占的股份不多,但董事会九个成员,李家占了四个有一定的优势。”
家兴接着征求三个孩子的意见,说:“公司第一次董事会,虽然做了个决定,但具体怎么办还都没有深入讨论,没有定论。我事先给你们三个孩子吹过风、透过气。为了慎重起见,在公司开第二次董事会之前先听听大家意见。爱国、海燕、立业怎样想,就怎样说,关起门来在家里说不要紧。”
爱国看看父母、弟妹,想了许久才说:“我跟爸爸做房地产生意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自己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爸爸造过房子,有一定的基础。虽说做房地产和造房子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总有些相通,再说还可以边做边学习。另外,董事会既然已经决定服装业务由海燕负责,可我现在手里的一个服装公司怎么办?是不是也交给海燕接手。”
海燕看看哥哥爱国,爽快地说:“你的那个服装厂是做外贸定单的,我不感兴趣。还是你自己继续经营,或者交给建芳经营。”
家兴插话说:“建芳的职位已经确定,管理公司总的财务工作。”
其实,前些日子,家兴、锦绣,包括丽绢,就先后同海燕说起要她加入东方公司的事情。海燕听后就再三的思考到底怎样应对。
海燕是1960年出生,今年也已经31岁了。她高中毕业做了一段时间工人,后来进了区属的服装公司,当上了共青团的干部。之后又下了海,自己摆摊、开店,经营服装零售生意。23岁那年,同孔文的女儿思英一起去了日本,读书、打工三年。26岁回国,不久就和在日本一起读书结识的张敏结了婚,生了个女儿,取名张慧。这海燕和张敏结婚时,两人用在日本打工赚的钱,还掉了向丽绢所借的出国款子,还买了两间私房。一家三口小日子过得也还可以,同时还用积余的款子做本钱,仍开个门店,做起了服装零售生意。后来手里的钱越滚越多,现在正在考虑自己开设个小的服装工厂,想把生意慢慢地做大。而思英的经历和海燕基本相同,服装生意做得也可以,可就是婚姻问题不理想,至今还是孤身一人。
这几天,海燕、思英、立业、庆生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也曾多次讨论过同丽绢阿姨合作的方式、方法。
“那么燕子你说说,到底想怎么做?”锦绣问女儿。
“我的想法很简单,第一,做国外的服装定单没有兴趣;第二,我要做自己能够控制得住的中外时装,能够跟上世界潮流,自己设计、制作,销售一条龙,也就是做自己能掌握命运的生意;第三,是关于资金问题,多就做做大,少就小做做,我是想独立经营。
东方公司想帮忙也可以,我做不做董事都无所谓。如果可以合作,东方公司投入资金,我以技术、知识和经营,作为投入,不投入实际资本金,或者支付少量的象征性的保证金。至于占股份不一定百分之四十九和百分之五十一的比例,因为实际投入的资金是东方公司的,我能占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股份就可以了,事实上我还是个高级打工者。至于什么我的资金投入,由丽绢阿姨先私人借给我,支付低息,以后归还的说法。我想,万一还不出把我人卖给她,也不值几文钱,就是终身为奴也抵不了多少债,”海燕是以非常认真的语气说这番话的。
父母也十分仔细地听着女儿的说白,感到说的有一定道理。家兴又问立业说:“立业,说说你的想法。”
立业看看大家,稍微想了想,也开口说:“要听我的想法,基本和姐姐的相同。在国外搞经济合作,以技术、知识投入也是可以的。只要两相情愿,在签订协议时说清楚就行。至于各占多少股份,可以通过商量确定,同样在协议上写明白,包括责任和风险。”
家兴听后又问:“那么思英、庆生怎样想?”
“我们四个人已经商量过几次,想法基本一致。”立业毫不掩饰地说道。
这立业现在也挺成熟了。他比姐姐海燕小三岁,今年28岁。他23岁大专毕业,接着去美国留学了四年,目前刚回国不久,正在考虑接下去是如何发展自己的事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