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在操办讲座的同时,家兴还按照分工,组织力量,抓紧时间编写《职工政治读本》,并把研究部每月一期的“政校信息交流”,报请上级同意,改名为《政校交流报》,内部刊物,每月一期,版面由两版扩为四版。
这系列讲座是八讲,每张听讲证收费12元。《职工政治读本》也是收费的,每本成本0。12元,售价是0。15元,第一次印刷十万本。报纸也由原来赠送给各会员单位,改为所有政校都要订阅,每份订价全年8元,一发动就订了1200份。这样,研究部想办的三件大事的经费就完全解决了。据初步估算了一下,还可以有些节余。
改革开放的系列讲座,在汉口路上海市政府大礼堂里如期开讲。这系列讲座每星期一讲,每讲半天,前后进行两个月,这讲座是场场爆满。
系列讲座“八讲”讲完后,研究部就召开了来听讲座的部分厂长、书记、政校校长和政治老师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反馈意见。
大家都说,这个讲座很有听头,对进一步搞好职工政治轮训很有帮助,认为这系列讲座是成功的。特别是讲课的专家、教授和政府委办局的领导,既讲理论,又联系工业口子的干部、职工的工作实际和思想上的一些热点、难点,有的放矢地阐述问题,听后收获不小。
如有位市里的委办领导来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时,就这样说: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肯定优于资本主义,但是为什么解放这么多年,我们的发展速度跟不上资本主义?毛病出在哪里?我们过去总认为,搞社会主义只能是搞计划经济,如果搞市场经济那就是资本主义。其实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所以计划经济不只是社会主义独有的专利。社会主义可以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国家、宏观、社会、企业,搞经济活动应该有计划,而且国家、政府应该严格执行计划,并且要严格进行管理、监督;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过程中,资金、资源配置、产品生产、流通,绝大部分是应该通过市场运作并实现。而我们过去把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划上了等号,资本主义同市场经济划了等号。这样一来,自己把手脚给捆了起来,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缺乏了市场调节这个因素、手段、杠杆,经济活动就缺乏活力。造成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浪费比较大,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明显脱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需求不相适应。企业产品缺乏竞争机制,缺乏动力,造成产品几十年一贯制。
还有一位担任讲课的专家,在讲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就说:社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人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应该民富国强。但是解放后情况并非如此。究其原因除原来有的经济体制上一些问题,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中国有句口头语叫‘谈虎色变’,而我们是谈‘富’色变,心里想富,但又怕富。
我们过去叫“穷革命”、“穷则思变”、“穷光荣”。解放前这样说无可非议。可解放后我们还是认为“穷光荣”把这‘富’字和资本主义挂上了钩,过年时连挂在人们嘴上的‘恭喜发财’,无形之中也逐渐消失了。发财致富,似有罪过。这且不说,还有一个因素是我们在分配体制上实行平均主义,这可能是战争年代军事共产主义分配体制的连续。平均主义并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平均主义,也就是我们城市里人所说的“36元万岁”,在农村里实行的劳动单价、工分制。这些做法其结果是压抑了城乡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
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勇气和胆略,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浪高一浪地走向富裕。”从此打破了怕说“富”字的思想禁区,思想进一步解放,“劳动致富”、“勤劳致富”和“要致富、先修路”、“劳动致富光荣!”等等的口号,在祖国大地四处传布。于是在分配体制上打破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起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位专家同时还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原则就应该是国富民强,人民共同富裕。
他还强调人们想要富裕,但必须遵纪守法,讲究诚心。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党和政府是一贯反腐倡廉的,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方面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地加强力度,防微杜渐。
家兴接手研究部的工作后,确实搞得有声有色,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记功和基层干部的赞赏。
就这样,一转眼到了1990年,到他该退休的年龄了,退下来后什么也不干是不可能的。研究部要继续留他,可丽绢、爱国也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他赶紧上马。
那么李家兴到底何去何从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