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丽娟
呆若木鸡
以往活泼
全然不见
话说一九四三年的阳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阴历十一月二十三,这天正是中国人冬至,外国人的圣诞节前两夜。也正是丽娟失学进纱厂当童工满一个月。
那天家兴放学回家,妈妈就要他到隔壁看看,丽娟和她姑母有没有在家,叫她俩一同来过冬至,并提前一天过圣诞夜。
家兴过去叫了两次,都没有叫得动。
“看来家兴小人去,喊不动,”姐姐蓝珍对妈妈说。
“好吧,那你去喊,一定要喊过来。”
“家兴,走,一道去喊。”蓝珍就拉着弟弟家兴一同到了丽娟家。一进门,见世芳和丽娟,在八仙桌前对面而坐,刚捧起碗要吃饭。
世芳、丽娟两人,见蓝珍、家兴同来,都放下了饭碗。
世芳就说:“还是叫我们去过冬至,有劳姐姐也来了,真不好意思。”
“走吧、走吧,说那么多客气话做什么。”蓝珍是爽快人,说着就拉住丽娟的手:“小哥哥请不动,还要我大姐姐来请。”
“我来请过两次,这是第三次。三请诸葛亮,四请就是------是什么我就不说了。”家兴调皮地说。
上海人的歇后语,四请便是“臭皮匠”。
“丽娟,你先跟大姐姐走,我收拾一下桌子,马上过来。”世芬说完就收拾桌子上的碗筷。
家兴朝桌子上细细一看,桌子中央煤油灯四周摆着四只小碟子。一碟腌咸菜,一碟萝卜干,一碟煮黄豆,一碟红乳腐,还有两碗珍珠米粉薄粥。
论色彩倒还可以,红、黄、绿、白都有了。
口味可能也不差,吃起来一定也挺爽口。
但毕竟今天晚上是冬至夜,吃这样的‘美餐’,对自己确也稍微怠慢了一点。
其实蓝珍对桌子上的晚餐,也早已看了个一清二楚,觉得这两人的日子过得实在也太苦了。
丽娟先到了家兴家客堂里,接着世芳也来了。
家兴家客堂虽小,可今晚倒是蛮热闹。
冬至节对上海人来说,也算是不大不小的节日。俗话说:冬至夜,有就吃一夜,没就冻一夜。
家兴家今晚有点过节的味道,看来大家可以尽兴地吃一顿了。
明天又是圣诞节,家兴的母亲就计划着两个节,中国节、外国节放在一起过。叫做中西结合,过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客堂正面的板壁上,挂着圣母玛利亚怀中抱着小耶稣的画像。
在圣母玛利亚画像下方,中式长条形的高高的茶几正中,摆着有红木底座的、上面钉着受苦受难耶稣的十字架。
十字架两旁,高脚黄铜蜡烛台顶端,插着一对长长粗粗的红蜡烛。
蜡烛已经点燃,红红的烛光在慢悠悠地闪闪晃动。
小小客堂正中的八仙桌上,一只紫铜暖锅中间的炉堂里,正在燃烧着的木炭、吐着红红的火苗,发出轻轻的必必卜卜、木炭炸裂的声响,还不断向外炸出火星。
暖锅里的鱼圆、肉圆、粉丝、油豆腐、冬笋片,正在煮沸了的汤汁中不停地翻滚,冒出一阵又一阵的热气,使这屋内雾气腾腾。
围着暖锅,摆放着四大碗:红烧鸡块、红烧鱼块、百叶结红烧肉、红烧牛肉。还有四只冷盆:香肠、皮蛋、拌黄瓜、油氽花生米。
客堂东面边角上两眼灶的铁锅里,家兴的爸爸正在炒着青菜。已烧好的大米饭香气四溢。
在条形茶几两端还点了两只煤油灯,加上一对红烛的火光,把这小小客堂照得亮亮的。
客人请到,家兴父母很高兴。
家兴的父母在上座坐定,两位客人对面而坐,蓝珍、家兴在下座坐好。
这小客堂里真有过节的气氛了。
这时,家兴抬头一望丽娟,发觉他面前的丽娟同过去好象像换了一个人。
眼前的丽娟,面色黄黄,双目无神,一语不发,呆若木鸡。原来活泼可爱,笑口常开,美丽漂亮,直率豪爽的丽娟已无影踪。
丽娟和她姑母走了同一条路,也成了纺纱机的奴隶。她从失学那天起,心情就十分压抑,整天沉默寡言。
她从进厂后,几乎是每天一进车间,脑子就被搞得乱轰轰的、晕晕的。纺纱机整天价轰响不停,她一天十个小时以上,在机器前不停地来回走动,睁大眼睛盯住纱锭,发现断头马上接好。
接线头是最简单的劳动活,可每天要接上千个线头,一天下来,把她累得腿痛腰酸,四肢无力,一点儿情绪也没有了。
她一到家,吃了晚饭,往往连脚也不洗,就倒在床上呼呼睡着了。
丽娟姑母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底,但也无奈。
这丽娟本想放工回家,叫两位哥哥帮她复习功课。可她到现在,连一页书也没有翻过。
自丽娟进厂以来,家兴偶尔碰到丽娟,但丽娟懒得说话,只点个头就钻进了家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