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菜九段师友集> 国医大师李济仁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国医大师李济仁5(2 / 2)

形势对舜华先生是有利的。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向来如此,在张家的这个传男不传女问题上也不例外。女孩子坚决要学,家里也真需要有这么个人来承家技,家规又是那样规定的,那么张家应该怎么办?实际上也好办。只要与家规的精神不冲突,一切都可以进行。家规的精神不就是怕家族的核心竞争力流落到外人之手吗,那么只要这个女子不嫁到外家,就可以了。时光无法倒转,历史无法重现,但可以肯定,就是这样的结果,也不知要经过多少个来回的申请驳回、再申请再驳回的反反复复,最终才非常艰难地争取到的。

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到这个时候总算是有了松动,只是师母要为了学医付出代价。据师母说,为了学医,她向家里写了不嫁出去的保证书。仅这一个细节,就足以透露出,学与不给学双方缠斗的激烈情况。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写个保证书就万事大吉了,还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的保证书又有什么严肃性与可靠性呢。所以一些行为上的限制性措施也就一项项地出台了。比如不许与异性说话,出门要装哑巴,不许看戏。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就戒备如此,可见家里的担心程度还是非常严重的。像不给看戏这样的事,根桂先生一直说演戏的是傻子,看戏的是孬子,这固然有根桂先生的价值理念,但其中一定也包含了生怕这个宝贝女儿被舞台上的戏子诱惑的成分。但不管怎么样,舜华先生学医的愿望算是得到满足了,从此她可以正式业医了。此前她就经常为父亲外出采集病情,这时,她就不仅仅是采集病情,还可以在根桂先生正式开处方之前,自拟方药,以求父亲的指点。舜华先生不愧是医学世家出身,天生的资质加上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学习就很上心很卖力,也很容易就能学通学会,这实在是一件奇事。中医学的内容其实还是蛮艰深的,记得当年菜九学医时已二十来岁,对很多内容还非常头痛。但舜华先生还不到十二岁,就学得有模有样。更值得稀奇的是,在这种学习期间,其所承担的家务活一样也不能少干啊。想到这一点,就不由得人不对其医学天分肃然起敬。而且当时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医理,实践上的诊病,还要亲自上山采草药。当时的医家很多是自备药材的,张家大概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师母亲口告诉菜九,当时她就能认得二百多种草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虽然时间不长,菜九也算是给人看过病的,想来开过的药物不过百十来种,而且也只是认得这个名字,至于各自长什么样子,是根本不知道的。要爬到山上把这些药物采集回来本身已非常辛苦,而这一切都是在完成日常家务与学习之外的事,菜九不禁要慨叹,世上怎么会有如此的人,而且还是个孩子,故日后师母在当地有“铁打的身体”之誉,当非虚语。总而言之,从那个时候起,张舜华先生已经开始学医业医了,这样推算起来,菜九师母的业医时间还要早于李老,也就长于李老。

尽管舜华先生为了学医已经明确表示了不外嫁的承诺,但孩子的婚姻大事总是做父母的永恒关注。舜华决心不嫁,张氏的家传固然保住了,那么,女儿的婚事怎么办,做父母的岂能毫不关心。一个问题的解决常常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在张家也不例外。在那个时代,女孩子十四五岁出嫁非常普遍。舜华已十一二岁了,做父母的难免要为这个婚事上心了。何况舜华最孝顺最勤快最聪明,长辈们又岂能因自己的某些打算,就将这个最懂事不过的女儿给耽误掉。而就在这种时候,天上掉下个李元善,张家的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转投明师的李元善的到来,使张家为舜华的婚事有了新的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