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珠山内,章健和同志们在慷慨激昂的规划着自己未来复兴中华民族的人生道路,以及讨论如何具体实施。
在另一边中国首都北京内,也在上演着一幕幕权利斗争下的乱局大戏!
“1924年9月15日,奉军趁江浙战争相持之机,集结主力,分别向热河和山海关方面出动。9月18日,第二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1924年10月22日午夜,冯玉祥根据他和卢永祥、张作霖、孙中山的秘密联盟反直协议,暗中率部返回北京,从城北的安定门进城。部队不费一枪一弹,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直系政府至此垮台。
随后冯玉祥在北京召开政治军事会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琪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策”执政,并电请孙中山入京共商国事。孙中山为了民族大义不顾其他人的劝阻毅然接受邀请,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宣布对内要打倒军阀,对外要推倒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对于孙中山这人在中国复兴路上的一些作为,章健是很比较敬佩的。
第一,对中国近现代革命来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启蒙者。他是第一个提出打到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的人,他打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大门。众所周知,中国的皇权统治自秦始皇至满清,几千年不仅是制度上不断完善,且在思想上发扬光大,不仅在社会生活上有完善的行为准则,就是在家庭生活上也有着一套薪火相传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在中国文明的内涵中,封建皇权思想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这两个完善在全世界的文明历史中独树一帜,别无分店。由于封建皇权文明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两千年来人民对皇权的反抗大多落了俗套,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就连土匪也当山大王。所以从中国革命史上来说,他是推行不改朝换代而是建设全新的现代国家为目标的革命开山鼻祖,且他的革命目标也有反对列强瓜分中国,救亡图存的内容,从此,中国革命轰轰烈烈几十年,从旧的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脉相承,终于有了今天的局面。另外,不能主观的割裂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孙中山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足迹,亦不会有像**为代表的新民主革命通向胜利的道路。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动力,推动历史前进,但客观规律也是要通过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才能起作用。所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如“三民主义”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依然是开天辟地的。他的思想在中国最黑暗的时代燃起第一堆篝火,在革命起起落落中,后来的革命者不断思考并逐步过渡到以**思想为核心的熊熊大火。
第二,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第一个动口动手的革命者当年的革命思想长期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异说,应者寥寥,他从打口水仗到真刀真枪,动员个几十人,上百人就敢跟大清玩命叫板,即使当时的老佛爷也恨得牙痒痒。当然,他的那些起义在章健看来是有点小儿科了,但不能说这些板砖式起义毫无作用,这些也是临门一脚的敲门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是中国革命历史开门之作。这就像今天吃螃蟹的人,已有N种吃法,可以蒸着吃,吵着吃,不一而足,但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兄台只怕就没这福分了,他弄不好是生吃的也说不定,而生吃螃蟹可是会闹肚子的,我们今天享用美食的时候,能说这位兄台是个大傻冒吗?
第三,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庭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
当然,也并不是说孙中山就没有缺陷了,比如没有足够的才能建立起一个组织团体,孙中山成立的政治团体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完全是一个松散的俱乐部形式。孙中山开始组党的时候,引用英美资产阶级政党的模式,采取民主议事制度,但很快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一是这种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为后盾,有法制保障的体制下的一种和平时期的民主政治的产物,而对于革命斗争所需要的纪律和效率不相吻合,于是又引进了一些来自中国的封建会党体制。建立同盟会时,尚有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由全体会员公举,任期四年,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等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理念,可到中华革命党建立时,就改成了“甘愿服从(孙)文一人”的党魁独裁制,并须在入党宣誓后加盖指模,实行党员等级制,秘密结社。秘密结党、党魁独裁和党政合一体制的特点不难看出他的来源。
同时,孙中山虽然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但却不敢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处,同时还抱有一种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如“1915年2月5日,孙中山为寻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