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从政、参军、去洋人开办的工厂、洋行中做工等。而在这些行业之中徐茂兴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两个行当“教授、从政!”
毕竟这个时候,这两行可是现今中国最为多金的行当了。譬如,“教授”这一工作岗位,1918年至1919,在北大任教的胡适月薪高达240块大洋;而任北大中文系主任陈独秀的月薪更是高达400块大洋。而相比之下这一时期上海和北平的工人月工资却是只有8块大洋左右(插播一句,这时候的**也是在北大做图书馆管理员,月工资也是只有八元哦,而且还经常无故拖欠哦!);那么全国物价又是怎样的呢?
《银元时代生活史》有过这样的记载:大米1担3到4个银元,有名的老刀牌烟一包3个铜板,剃头8个铜板,绍兴酒1斤1角钱,臭豆腐干1个铜板买两块。拿了1块钱稿酬,请六七个同学去吃茶,茶资8个铜板,生煎馒头、蟹壳黄等各种小吃也才花去20多个铜板。(一块银元能兑换到2、3百块铜板)
总之,在现在这个时候,大学教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体面且多金的职业。所以徐茂兴才会往这方面想,毕竟现在大多数留学生回国后就是这么在做,自然章健也应该会如此选择才对。但是章健的回答却是让他感到十分的不解和疑惑。
“复兴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选择开办实业吗?你要知道这个时候在中国办实业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就拿我来说吧,我是在青岛经办一家纺织工厂,前几年德国还在的时候,我的生意还算过得去,但现在却只能是苦苦支撑,能过一天算一天了。你知道吗,你如果准备开办实业,那就必须做好准备面对政府那种种高的吓人的税收、各种泼皮无奈的敲诈勒索、洋人的不正当打压和破坏、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排挤等等。”
对于徐茂兴说的这些章健又何尝不知道;可是在民国这个乱世要发动底层民众揭竿起来革命,可不是简单喊几句口号;或者像明末李自成那样许下什么“来了不纳粮”的空头支票就能行的。
这是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以及指导思想,否则只会是弄成一个画虎不成反类犬。可是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革命,那就必须要有一帮团结在他周围认同他们的革命理念以及有着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而努力奋斗,且有着坚定地革命信念的人。
而要在现今中国成年人当中发展这样一帮革命同志,对于此时地章健来说可谓是难比登天。毕竟这些人都已经是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他们宣传和改造他们,对于如今的章健来说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实现起来过于困难。
相反从孩子着手就相对容易了许多,他们还没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样要更容易让他们认同自己的革命理念并为此而努力奋斗!
显然章健的主要目的是无法对徐茂兴父女俩明说的,所以章健思考了一下后才半真半假地说道:“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还是要选择创办实业!这是不仅是我所需要的,也是必须的。现今中**阀混战,天灾不断,正可谓是天灾**、民不聊生。各地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卖儿卖女更是常有之事。所以,我要创办实业,只有这样我才能拥有更多的钱和实力去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不至于让他们自生自灭。孩子是一国之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是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听到章健这一番半真半假的说法,徐茂兴和许佳慧两人都是表露出了赞赏之色,其中徐茂兴更是向章健保证道:“复兴,虽然我能力有限,但只要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和我说,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推迟!”
“放心吧,徐叔!我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绝不会跟您矫情。”章健将眼角的泪水擦了擦后,一点不客套的笑着对徐茂兴说道。
虽然与徐茂兴接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章健已经是大概看出了徐叔就是那种不喜欢客套的人。如果章健和徐茂兴假惺惺的客套,绝对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