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江河万古流> 第5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2 / 3)

的南京中大前天放寒假,今晨才辗转到上海搭乘南下的海轮,后日方可到家。所以,这两、三天园中的小楼无人干扰,是看书、沉思和遐想的好居处。只是,刚才似乎听到外婆和侄女的对话提到自已和瑞瑛,接着又传来小侄儿咿咿呀呀的趣言,便放下手中的书,起身伸了伸懒腰,走出小楼先来到仨侄女面前。

“珠姑,你昨天带回来的菠萝又酸又涩,我才咬了一小口,舌头都麻……”菊香早忘了刚才蒙羞的事,见了二姑想到的却是她从鹭岛带回的水果不好吃,梅子赶忙道出真相:“招娣刚把去了皮的菠萝肉切成小块,还没放进盐水浸泡,你就急着往嘴里塞,能不麻吗?”“那等下次招娣再切菠萝时,我也拿块放到慎弟嘴里,让他麻一麻,看他还能‘睹’上几只‘麻头’。”菊香要密谋报仇雪恨,可藏不住话。“你敢!”坐在六柱亭里的太外婆耳朵尖着呢。

“外婆,懋慎能接上那几个‘麻头’和‘麻尾’,不是真的会算数,那只是平日里梅子仨姐妹说来唱去,被他听到硬给记下的。”瑞珠想从中斡旋这场由数数的启蒙口诀引发的隔代(算起来,从太外婆到曾外孙女亦然四代同堂)争端,还真是件棘手的活儿。六、七十年前,不要提“幼教”这类现代教育常见的词汇,就连当时一线大都市已然出现的幼稚园,可在地处山边海角的小城却鲜为人知。过往岁月靠中原移民带来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唐诗》中诸如“床前明月光”之类脍炙人口的佳句短诗,在人杰地灵的小城传播并催生了几多状元、榜眼、探花,时至今日仍旧是学龄前幼童家教的主修科目。而近代伴随西洋学堂传授数理化知识的浸厚,民间萌生出诸如“睹睹麻头”的方言童谣,中西合璧,文理并重,多样化地开启幼童的心智。所以,小城虽缺“双语”幼稚园,更无奥数学前班,但经数数“麻头”和“麻尾”的启蒙,似乎便孵化出日后对《哥德巴赫猜想》“1+2”证明的数学家。若把这些题外话说给外婆听,则无异于对牛弹琴。她关注的当然是懋慎,由不得别人对他说三道四,即便是自己的亲外孙女:“‘我命’会不会算数,不关你的事!边跑边玩都能记住他姐报的数,这男孩就是比那仨女娃聪明。”

“太外婆没讲理,慎弟只是记住我们说过的话,怎么倒比我们聪明?”梅子见二姑站在身边,就壮胆反问道。“那菊香为甚么就没记住,还好意思当姐……”太外婆也不示弱。“菊妹被菠萝麻了舌头,说话不流利,要不,再来比比……”兰兰的胆子更大,竟敢向太外婆挑战。

“梅子当姐的没带好头,兰兰就跟着你学坏。”母亲耽心仨闺女再这么闹腾,搞不定又在她们二姑面前耍弄起大小眼之类的游戏,要知道这个小姑可是念生物的大学生,所以,便想法支开她们:“太外婆给你们带来好甜的甘蔗……”“在哪儿?”菊香迫不及待地问道。“还有‘尾梨(方言:单指荸荠;当地风俗,它和甘蔗以及地产的灶糖灶饼都是祭灶的供品)’,放在灶前……”太外婆话音刚落,梅子已领着俩妹穿过月门跑走了。

“招娣,你赶快跟过去,帮她们把甘蔗皮削去,‘尾梨’要用清水洗……”太太发话,外婆怕没了懋慎的份,马上交待:“洗好后,放锅里煮熟,那是留给‘我命’吃……”“他那么小,给一粒半粒就够啦,吃多了不好消化。”瑞珠劝止道。

“我要找梅姐、兰姐,还有菊姐。”懋慎没了玩伴,吵着要离开。“那就带他去吧。”奶妈听从太太的吩咐,牵着懋慎走下六柱亭的石阶后,由他自个儿往月门跑去。“嘿,快追上,抱着走,别让他仨姐欺负……”太外婆目不转睛地盯住她的曾外孙,看到奶妈把他抱起,还得加上一句。

“文弟小的时候,外婆都不怕我和瑛姐欺负他,现下却耽心梅子仨姐妹……”“这能一样吗!”外婆随口抛出的话让懋慎的母亲吃了一惊,慌乱中她硬着头皮替外婆往下说:“是呀,怎么会一样呢,我这仨闺女哪有你和瑛姑小时候乖,你俩当姐的从小就处处护着文弟,秉康每次从台员带回来的糖饼水果,你们都是让给秉文,那象梅子仨姐妹只顾自个儿疯疯颠颠地玩……”“是不能和那时比啰,那时你哥刚赚点小钱,一大家还得靠你爹……”外婆醒了过来,也跟着跑题扯起旧皇历。

“老生常谈,这与梅子仨姐妹会不会欺负……”外甥女想回到主题,可外婆装糊涂继续忆苦思甜:“秉文小的时候,你娘也没奶喂,不要提请奶妈,就连什么美国牛奶粉,听都没听说过,还是我帮着你娘用米糊……”

“外婆,那时候我和瑛姐会不会抢文弟的米糊……”不经意间,外甥女让外婆带到沟里去了:“你俩若敢这样,早就被我作主送人当童养媳啰,还想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花你哥的钱,上大学唱歌跳舞谈恋爱……”瑞珠似嗔非嗔道:“我在学校除了上课,就是在图书馆看书,又没交男朋友……”话虽这么说,心里却惦念着阿克西尼亚的命运。“交没交男朋友,瞒得过我这个老太婆,可瞒不过瑞瑛……”“她走前跟你们说了些什么?”外甥女心里一紧,脱口而出。“心虚了吧,你姐没说你什么坏话,倒是在她的相册里,看到好几张你俩在海边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