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过后,全班男女同学不约而同将田英伟划归四肢发达的怪物之列,至于是否头脑简单就要有待日后验证了。
日子很快过了三天,田英伟每天依时上课,准时放学,晚上回家后先是开始学习各类知识,然后进行三个小时投篮训练,睡觉时则冲电补充能量。
不得不说,敏锐的观察力赋予给田英伟这么一个脸厚腹黑的家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在他进入3班教室门口的时候,他就瞅准了中间一排最后那个座位,并且深信不疑这是一个最佳地点。
那儿的墙上有一个封闭的塑料盖,表面上丝毫不起眼,但是却逃不过田英伟的有心探测。
天地良心,那只是学校后勤用来进行设备维修的后备开关,只在进行大维护工程时才打开使用,平日作密封处理,却被田英伟一眼就盯上了。
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田英伟寻了一个无人注意的机会,迅速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改造,使其成为一个固定开关,然后他挂在椅子后背的书包里便偷偷伸出一根粗电线。上课的时候,这根电线的一头搭在墙上的开关上,另一头则握在他手中,一切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没有人知道,这个上课时正襟危坐的家伙原来是一个电老鼠来着。
“唉,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未来,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等以后有了机会,一定想方设法为学校弥补上这笔电费钱吧。”田英伟为他的行为找到了一个正大光明的借口,用起来心安理得。
为了长久大计,田英伟刻意保持着低调,表现得中规中矩,努力让自己符合一名普通高中生的身份,融入到寻常人的生活中去。
在现阶段,蛰伏是他最佳的选择,这样才能以静制动,抽丝剥茧寻找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不知名敌人。
对于发下来的九科必修课本,田英伟仅仅花费了一个小时便全部看完,随后便放置在抽屉里了。以他专科的学历,这里面有很多是以前学过的知识,此时也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学校图书证很快办理并发放下来,田英伟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杀上图书馆,将高中三年的书本翻阅了一遍,更是将其中的知识点一一掌握,甚至延伸到大学里才学习的内容。
这是田英伟计划当中的一部分,他不可能按部就班从高一学到高三,他手头需要掌握足够的筹码,这样才有资格获得平等对话的机会。
开学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下午,高中一年级迎来了数学摸底考试。
田英伟对此很是无语,这摸底考试好像成了一项传统了,当年他便经历过一次,没曾想十二年后依然如此。
这一次,学校方面数学组的教师绞尽脑汁,拿出了三十道综合运算题出来。根据学校以往的经验,能够完成十二道题以上的学生,在高考成绩一般可以上本科线。那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刘材栋当年就做对了其中的二十五道题,创造了附中历史,因此学校对此异常重视,派出的监考老师都是认真负责之人。
试卷发下来后,田英伟只扫了一眼试题,立时心里有了底。
这些题目不需要太多复杂的计算,偏向于抽象思维,着重考核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思路。经过这段时间的刻苦学习,田英伟早已系统掌握了初高中乃至大学阶段所有数学理论知识,不知不觉中他的数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估摸着在大学里授课绰绰有余,这些题目表面上复杂,但是对他而言好像1+1般简单。
想到无时不刻的沉重压力,田英伟毫不犹豫提笔书写起来。仅仅过了二十分钟,他便停下笔,微微抬头观察,看到大部分同学都紧皱眉头,拼命在苦苦思索,偶然有几个在试卷上涂划。
顾不得引人注意了,田英伟轻轻站起身,大踏步走向讲台前,在监控员愕然的眼神中,将答卷轻轻反扣放在桌面上,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便从容不迫地走出了教室。
监考员是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头发在前段已经有点秃了,露出光滑的前额。他显然没有料到这种情况,愣了愣后皱眉看了看手表,发现这才过了二十分钟而已。他苦笑地摇了摇头,想想自己当年艰苦求学的历程,不由一阵气闷,心里叹息连连,“唉,现在的学生真是无心向学,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过了一会儿,他闲着无聊,信手拿起田英伟反扣在桌面上的试题答卷,不经意目光扫了几眼,然后他的目光就呆滞住了,接着他又看了看答卷反面,发现每一题的下面均写出了解答列式。
“原来那个同学不是交白卷,而是真的完成了。”看着答卷上的字体端正工整,一眼看上去就十分舒服,不像是胡乱填写,监考员心里有些歉然。
这位监考员本是数学组的教研组成员,对数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他仔细审阅田英伟的每一题答卷,发现思路清晰,解题严密,有些解题方式居然用上了大学微积分的概念,不由得越看越吃惊。他再细看试题卷面干净,没有丝毫涂改痕迹,心里一个咯噔,莫非是试题事先泄露出去了?
却说田英伟径直走出教室,径直朝图书馆走去。到了图书馆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