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渗人的狼嚎。
“嗷呜……”
狼群,即将蜂拥而来。
不久后,我来到远古时代的中亚地区。
冰天雪地的气候总算变的正常了点,有清澈的河流、有翠绿色的植物、有低矮的山丘、有高耸的群山、当然也有茫茫戈壁滩。
青海省,不,这个年代哪有国家和省会,准确的说我站在了16万年前的柴达木盆地中。
高楼林立的德令哈市,此刻在我眼前只是一片旷野。
一只雄鹰在高空中独自盘旋。
当真是沧海桑田。
我昂首阔步,不紧不慢的走向外星人遗址。
白公山,托素湖,我来了,16万年前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切的谜底即将揭开。
当我来到托素湖沿岸的时候,我无法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还记得我曾经详细描述过的那些铁管吗?
一根直径40厘米的粗大的铁管,直接****白公山体内,附近800到1000米范围内,甚至托素湖浅水区,地表下也布满了各种大小粗细不同的铁管。
我终于明白,这些铁管究竟有什么用。
所有的铁管都是地基。
它们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平台,就像是个基地,外星人的基地。
或者说这是个星际旅行的中转站。
如今是16万年前,人类最早最古老的文明都还没发源,没人懂得冶金技术,这个中转站必然、一定、也肯定是地外文明建造的,赵宇关于“中转站”的大胆推测,被证实了。
我走上基地平台,远看它显得并不是很大,站上去才明白平台究竟有多大。
一个人站在上面,就好像一张方桌上站了一只蚂蚁。
此刻,红褐色的地板上空无一物,除了角落里一栋半球形的亮银色建筑物。
半球形建筑物在阳光下反射出强烈刺眼的光芒,整个中转站的平台大约有1000米范围,而建筑物大致占地一百米。
我很想走进这栋建筑物,奇怪的是到处都没有门。
我试图瞬移进去,一股神秘莫测的能量挡住了我。
难道这是个实心的金属大铁球?
突然,一颗流星划过湛蓝悠远的天空,向中转站的方向极速接近。
这不是流星,是一艘飞船。
我和陈静、赵宇三人一系列调查事件的罪魁祸首,那艘亮银色蝌蚪状飞船!
我的心跳急速加剧,一切的谜团即将解开了,就像是本能反应一样,我立刻让自己隐形,然后躲在半球状建筑物背后,观察眼前的一切。
飞船在半空中转了个圈,慢悠悠的停在平台上。
没有火焰、没有喷气、没有燃料,就像孟照国事件后赵宇和陈静得出的结论一样,这艘飞船动力不明,它究竟是怎么飞起来的?
难道是反重力系统?
很快飞船的舱门打开,三个传说中的“外星人”从中走了下来。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目击外星人!
我的天,我终于看清了它们的样子,就像林博士当初推测的那样,这帮家伙是名副其实的两栖类生物!
亮银色的光洁皮肤,手指、脚爪上有明显的蹼,背部有一些隐约可见的退化了的鳞片,长着类似鱼一样的一张脸!
眼睛虽然像人类一样可以正视前方,瞳孔却是诡异的灰色!
两栖类智慧生物,同时能在水里、岸上生活,就这一点已经比人类先进了无数倍,再加上高度发达的文明,拥有星际旅行的能力……我已经快窒息了,它们来地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建立一个中转站,半路可以偶尔提供一些补给?
那么在16万年后,这个中转站为何又被遗弃了?
身边半球状的亮银色建筑物,突然打开一扇门,一个同样外貌的外星人走了出来。
它似乎是这个中转站的看守员,而且皮肤上出现一些明显的褶皱,应该是个年老的外星人。
年老的外星人与飞船中那三个外星人碰面后,用我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叽叽咕咕的聊了一阵子。
旋即,年老的外星人掏出了一张亮银色的纸,这四个家伙对这张纸又是一阵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最终这张纸被丢在了地上。
年老的外星人往回走去,长着蹼的手掌轻轻触碰在半球状建筑物上。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这栋亮银色的建筑物,逐渐缩小、变形,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六面体,最终变成了一个绝对的圆球体,被年老外星人抓在手中。
我只能这么猜测,这个文明发明了一种可以变形的亮银色流体金属,或者他们掌握了用意念控制金属的方法?
年老外星人望着手中绝对的金属圆球体,圆球体一阵波动,又变成了一把枪的模样。
旋即他转过头,看向平台上某片虚无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