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五常市,我们在一家宾馆住下。
赵宇放下行李,二话不说,夺门而出。
陈静打开笔记本电脑,我坐在她旁边,口述我在孟照国脑海中看到的惊人一幕,而陈静则在某个软件程序中构建三维立体模型。
很快,蝌蚪状亮银色飞船、银白色未知生物的模型出现在笔记本屏幕上,栩栩如生,在我的提示下局部做了些修改,几乎和孟照国脑海中的一模一样。
“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我们发现了什么!”陈静呆呆的看着,仿佛眼前就是一块硕大无比的金子:“这些家伙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们来自哪里?又为什么要光顾地球?”
旋即陈静又把笔记本电脑连接了打印机,唰唰唰的声音中,打印机里吐出一系列飞船和外星人的照片,各种各样的角度都有。
盯着这些照片,我渐渐皱起眉头。
两个不靠谱的科学家,外带一个跟商业完全不沾边的投资人,这样三流的团队。
难道真的即将揭开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我感觉有点像是在做梦。
很快房门打开,赵宇气喘吁吁的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个五六十岁带着近视眼镜的老男人。
“这是林博士。”赵宇向我介绍:“我在五常市的朋友,也算是我们的前辈,某个研究所的生物学家。”
“您好,林博士。”我向老男人握手。
林博士点头致意,没说话,旋即他们三人开始紧锣密鼓的工作。
上百张照片被分成两组。
不明生物的那组照片交给了林博士,他是生物学方面的专家。
林博士看了两眼照片,当下皱起眉头,我有点不好意思,孟照国脑海中外星人的画面就是这么模糊,所以照片出来以后也相当抽象化,只见林博士摇了摇头,直接将照片甩在一边,抱起笔记本,干脆研究软件程序中构建的外星人模型。
飞碟的那组照片由赵宇和陈静共同研究,由于孟照国多次近距离目击飞碟,各方面的数据都十分到位。
我又成了多余的。
好吧,好吧,你们慢慢研究,我出去散散步。
清冷的寒风吹在五常市的大街上,周围是稀稀落落的行人,我从宾馆懒散的逛到某个公园,又从公园走到某个广场,而后原路返回。
这一趟不算远,没想到用掉了几个小时。
再度回到宾馆,他们三人的研究暂且告一段落,林博士由于还有事情,片刻前已经走了。
“怎么样?”我询问道。
“有收获,但同时也引出了更多的疑问。”赵宇说。
“很正常,地外文明既然能来到地球,那就证明科技程度比我们高出不少。”我摊了摊手:“说说你们的发现吧!别整那些专业术语,我是门外汉,说简单点。”
“首先是这艘蝌蚪状的银色飞船。”赵宇指着桌子上一大堆照片,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根据目前我们人类所掌握的科技,任何已知的技术都无法让这艘飞船飞起来,它完全违反了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流体力学……最郁闷的是,我们研究了半天,居然找不到它的引擎在哪。”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依然异常吃惊。
简单地说,这艘飞船就是动力不明、燃料不明、材质不明、N多不明。
“那个外星人呢?”我又问道。
“关于那个不明生物的资料更少,所以林博士也没什么突破性进展,但是依然有一些惊人的发现。”陈静说道:“从不明生物的整体结构来看,林博士大胆推测,当然这只是个推测,这个外星人像是直立起来的爬行动物,又像是两栖动物。”
“居然不是哺乳动物!”我异常兴奋:“这么说,这项发现几乎肯定可以写入教科书,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也能进化出智慧生命?”
“这只是林博士的推测而已。”陈静白了我一眼,就像在看一个门外汉:“科学讲究的是证据,实践出真理。”
线索似乎就到此为止了。
短暂的兴奋过后,我们陷入了一种长期的沮丧中。
凤凰山事件、孟照国事件,几经波折,苦苦追寻,当我们以为来到了真理的大门前,即将轰动整个世界的时候,推开门一看,才发现眼前出现的是另一个迷宫。
那艘蝌蚪状飞船、那个神秘的亮银色外星人,除了隐藏在孟照国记忆深处,似乎就从未在地球上出现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事情又出现了转机。
这一天,赵宇准备去一趟林博士的研究所,我陪他一起去。
半路上,他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拿起来接了几声:“什么?你说的是真的?好,我们马上回来!”
“怎么回事?”我询问道。
“陈静发现了新的线索!”赵宇一个急刹车,汽车原地急转弯,我们火速返回。
回到宾馆,陈静正在笔记本电脑前浏览网页,回头对我们笑道:“你们绝对想不到我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