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地丧葬之仪,向不与中国同。
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丧仪了。凌玉城曾经从史书上读到过,他们通常把尸体悬在树上,三年之后,收回骨殖火化,将火化后的遗骨埋在黑山——就是每年冬至大典,元绍领着文武百官望北遥拜的那座山。他们不封不树,也不会像中原人那样服丧三年,但是会用刀剺面,血泪交下……
当年虞夏还没有南迁时,送去草原的一位和亲公主,也被迫在丈夫丧仪上以刀剺面,才勉强逃脱了殉葬的下场,被千里迢迢赶去虞夏的使者接回。
虞夏南迁之后,铁勒部占据中原,礼俗渐渐受到了中原的影响。火葬变成了土葬,也不会事先把尸体在树上吊个三年,有了和中原一样的陵墓,而且,也会像中原人一样服孝守制。生活在草原上的奚族,特别是奚族的上层贵胄,风俗也向铁勒族靠拢,所以凌玉城看到的,才是白茫茫一身重孝,跪在那里哭得很像回事的奚王子女们。
四野积雪深厚,王帐之前,却是热得站不住脚。袒露上身,挂着乱七八糟骨环和长牙的大巫手持铃鼓,脸上用颜料画得看不清本来面目,正在王帐之前且舞且唱,一边跳,一边将一把一把的粉末往火堆里撒。每一扬手,就有一蓬或青或白、或蓝或绿的奇异火花高高窜起。
十二名打扮稍微简单点的巫师跟在大巫后面,一样上蹿下跳得不亦乐乎。再往后,是脸上犹带稚气的巫徒们,四个一组扛着长长的木架,将一件又一件东西倒进早已架在帐前,此刻烈焰燃起丈许之高的火堆。
“王上出战用的铠甲一套——”
“王上惯用的马鞍一副——”
“王上心爱的挂毯一卷——”
礼官汗流满面,在火堆边声嘶力竭地唱礼。凌玉城伴着元绍到来时,这样的焚烧仪式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时辰,站在火堆边的礼官换到了第三位,而这一位的嗓音,也是嘶哑得不能再嘶哑。
即使特地从上风口走过去,凌玉城也是强忍着才没有皱眉——塞外衣着器用大半都是毛皮制成,烧到这时候,现场已经完全是焦臭四溢。皑皑白雪上覆满了厚厚的一层黑灰,绕过火堆,片状的黑絮不断随着风飘落下来,纷纷扬扬地往人的衣服上和脸上扑打。
灵前的孝子孝女们,那一身白袍早就给沾得黑一块白一块,甚至脸上都没有幸免。看到元绍进来,哭声顿时又高亢了几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把脑门往地上磕。元绍叹息着,当先扶起了奚王世子,刚抚慰了没几句,就让背后尤为尖利的惨叫声打断了话音。
“啊——”
牛角长号低沉的号音中,礼官的唱礼声再一次拔高:
“王上宠爱的美姬一名——”
凌玉城飞快地转头一瞥。四个巫徒正在此时走上火堆边的高台,将肩上扛着的木架往下方倾倒下去。落入火堆的,是一个毡毯捆成的大卷,一人长,笔直落下的同时,毡卷上方万缕青丝高高扬起,很快就在火舌的****中燃烧了起来……
而后,随着惨呼声的渐渐低落,飞快地化成了灰烬,再不复刚才的明艳光泽。
殉葬么……
只是姬妾还算好的,在过往的史书中,甚至还看到过王后投身火堆的记载……
转头四顾,对于这样的人殉,凌玉城没有看到任何的反应。值守的依旧值守,哀哭的依旧哀哭,又唱又跳的巫师们,也仍然继续着方才的工作。
倒是接下来,奚王心爱的坐骑被当场宰杀,推进火堆时,不止一个人脸上露出了可惜的神色。
这样的丧仪足足持续了三天。先前奚王病危时消息便传达四方,到此时,不但奚王的直属领地,便是飞熊将军和豹韬将军的属下,都有人不断赶来,而各方带来的礼物,也不断被投入了火堆当中。
三日三夜,烈火不灭,哀哭不歇。
这样的丧礼极为耗人精神。奚王世子是从头到尾被拖在灵前,不停的跪叩还礼,困了也只能在灵堂里匆匆打个盹。他的弟妹子侄们倒是可以轮班休息一下,至于随从的伺候人等,那就更加轻松得多,主子们进去哭灵,他们在外面歇脚的时候,居然还有心情八一八卦。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莫不如此。
从王帐向后,三四个大帐过去,就是连成一排的小帐。奚王世子、诸子诸女,乃至各个王孙和奚王的外孙们,人人都有少则三四个,多则十来个从人时刻等着伺候主子,有的一个帐篷不够待,还要额外多支几个帐篷。
唯一的例外只有巴伦尔,这个刚刚被拔出泥尘的蓝眼睛的少年。
自从生母病逝,跟在他身边的只有阿嬷,以及阿嬷的孙女,那个与他一直相依为命的阿依朵。雷勇是不可能从金吾卫拨人伺候他的,奚王世子被拖在灵前,也根本没想到给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再拨些人。最偏远的那个小帐篷里,就只有阿依朵一个人守着,烧火添炭,端茶倒水,让自己看着长大的巴伦尔回来时可以休息一下。
火又灭了。阿依朵拨了拨火盆里黯淡的灰烬,幽幽叹了口气。奚王世子的帐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