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蓝和罗俊生是中学的同班同学,从乡下同一所中学考入不同的两所大学的,家都在大碗茶镇的农村,和他们一起毕业考上大学的校友还有很多,其中有三个一起长大的校友就因家里实在太穷,无法供他们上学。一个到外地打工,一个参军去了,另一个整天昏糊糊的,有点象范进中举一样不省人事,谁劝都没有用,最后谁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从此再无他的音讯。村里人1都说的,这就是命啊,无法改变的命运。最近几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降低了农村电费标准、推行了农村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等等一系列好政策,但农村人读不起大学、看不起病、种田不及种花等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还是摆在了眼前。每次回家看到农村这样那样的难题,赵蓝也无言以对。只有多为家乡人多出出主意,立求在有限的土地上多一些创收。希望早一点能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让更多的学子能上大学,让更多家乡患病的村民得到救治。面对家乡人的疾苦,赵蓝也只能在心里发誓,好好学习,争取有朝一日学到真本事回来建设家乡,改变家乡,也许这就是赵蓝最初的理想。
一个农村孩子,要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要从大山深处走出去,要有所建树,将来有出息,只能靠唯一的读书去实现。古人说,世上唯有读书高。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父母就一直在要求他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有出头之日。尽管在农村的小学上学很苦,但他和小伙伴没有一句怨言,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的孩子,吃点苦算得了什么。他每天天不亮就要离开家走四公里的山路去上学,中午饭就吃家里带去的冷饭,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还得顺路拾些柴带回来,到家里了父母都下地干活去了,放下柴就要烧火做饭。同时还要带弟弟和妹妹,饭做好了父母没有回来,还要找猪草,浇菜水,割牛草,几乎没有时间休息。特别是冬天,霜很大,厚厚的白铺铺的一层,光着脚踩上去,寒冷立刻传遍全身,但没有办法,家里穷。记得有一年春节,家里连买一鞭炮竹的钱都没有。无论如何,他都咬紧牙挺过来了,学习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父母从小伙伴和老师那里知道,他的学习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这多少给父母一个安慰。当他上初中时,他的弟弟和妹妹也上小学了,家里的经济情况更糟了。还好,他父亲会做木匠活,一天能有三十五十块的收入,吃住都是主人供着,一个月下来也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免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在家做农活,操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的弟妹学习都不错,在全班都是第一名,每年都会拿回家一两个红奖状和奖品,奖品大多是作业本和铅笔,这多少带给家里一丝快乐和欢笑。初中毕业后上了高中,家里的境况越来越差,小妹也因家里经济原因父母没有让它参加小学升学考试,他也是过后才知道,心里一直很内疚,但家里的情况确实无力再多供一人来上学,这最后成了赵蓝一生的心病。尽管妹妹的班主任和校长多次上门劝说他的父母,要让他的妹妹上学,但终因家境实在困难只好作罢。妹妹回家帮父母栽烤烟、做农活,供他和弟弟上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蓝也高中毕业考入了大学,弟弟也考上了高中,家里的境况更穷了。虽然父母千方百计的想办法赚钱,但在家乡的那块土地上能有多大的作为呢。贫瘠的土地,封避的思想,加上政府部门的不闻不问,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了。父母又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能有什么法子挣钱?上大学以后,他尽量节约用钱,有机会就打几份零工,谈恋爱那是根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每天除了学习,就是找工作,偶尔也写一些诗或者散文来打发时间。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他能写文章的名气在大学里就传开了,经常有女生来找他,美其名曰是向他讨教诗歌,其实,赵蓝心里明白,这些女生心里在想着什么。他一直在回避一样最美妙的东西-----爱情。在赵蓝的一生中,他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诗歌,因为诗歌,我的生活才有乐趣,也因为诗歌,他的生活里才多了很多的美女。就如他写的《生活的意义》:
没有风没有雨/寒冷象个魔鬼附在身上/无法逃脱无法言表/恶梦让所有的日子/走近地狱//你来了,轻轻的来了/没有预约/带着春的气息/带着满怀的激情/带着初吻的急切/生命看到了活着的意义和勇气……
赵蓝所在的大学地处省城的郊外,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国家大型的厂矿企业,还有集中的大中专学校,可以说是谈恋爱的天堂。当然,对那些失恋的人来说就是恋爱的地狱。不过,没几天日子,你又可以看到热呼呼的成双成对的恋人在爱情山、爱情湖畔漫步了。谁也看不出一点失恋的样儿,他们依然拥有着同一样的快乐和开心。就有点象《北京人在纽约》里面写的那样:如果你爱她/就把她送进大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爱她/就把她送进大学/因为那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