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东港公社统一成立了造反兵团。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各生产大队都成立了战斗队,除地、富、反、坏、右等“21种”人外,都参加了红卫兵。任务是学“毛著”、中央文件和各级下发的文件,广泛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斗争的矛头指向各级当权派和“四旧”(旧思想、旧习惯、旧风俗、旧传统)以及地、富、反、坏、右等二十一种人。当时的造反派组织可以任意将区、社的领导人揪出来批判斗争,甚至要打倒;而另一个红卫兵组织却认为此领导是忠于**的好干部而加以保护。这样一来,造反派内部发生分歧,很快分裂成两派。接着,东港镇在外读书的学生因停课回来了,大串连的外地学生也来到了东港,他们把外地斗争形势、方法在东港广泛传播,这就使东港的两派斗争形势更激烈更复杂了。
通过“对联”事件,倔伢子沉默了好一阵,除了跟着红卫兵组织开开会、游游行、喊喊口号之外,主要是猫在队里出工,闲时以看书读报,拉二胡、扯谈为消遣。但是,他生性好动,时间一长,就呆不住了。外面如火如荼的大辩论,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使倔伢子心里痒痒的。他要参与到这火热的斗争中来。在阵营分明的两派斗争中,倔伢子选择了“工联”(湖南省工人造反联合司令部)。他认为,自己是农民,只有工农联盟,才能百战百胜。他单枪匹马地成立了一个名为“新生战斗队”的组织。所谓“新生”,是“对联事件”没能整死他,他又复活了的意思。倔伢子以“新生战斗队”名义第一次参战时,获得了这样两条信息:一是赴东港“长高司”,(即东港在长沙读书的学生)准备撤离,街上张贴了不少“『长高司』滚回长沙”的标语。其二是县“革联站”今晚会紧急通知东港联络组所有造反派9点着青衣,持棍棒在公社礼堂集合,到溪江执行“抗暴”任务。晚饭过后不久,街上穿青衣持棍棒的人纷纷赶赴公社,接受任务后,一支数百人的黑色队伍朝县城方向杀去了。凌晨一点多,这些青衣人拖着疲惫的双腿三三两两回来了。第二天一早,东港街上显眼处贴着一张黄色加长的大字报,上边用较为工整的字体登载着两篇短文。一篇叫《扑空》,是篇小品;一篇叫《冤枉》,是个多口词。《扑空》卷首是首清平乐词:夜深人静,东港起风云。急电直至“联络组”,满街青衣人影。兵马杀向溪江,天地明如常。问君可有怨气,练练腿功何妨?正文叙述“革联站”在溪江发现“敌情”,命令东港“联络组”奋起抗暴。当一队人马雄赳赳、气昂昂开赴目的地——溪江,准备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时,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返回时,有摔跤的,有掉鞋的,还有叹气骂娘的……文章称这支军队特别能战斗。《冤枉》只有五句话:“长高司”甲:狗只有偷吃了主人的肉才挨打。乙:我们“长高司”在东港连骨头都没捞到一根,还落了个人人喊打的下场。丙:张平化()给我们那么多钱。丁:要我们离开东港完全可以坐车。合:何必一定要“滚”呢?
“大作”出笼后,引起了“盟军”和对手的关注。这是因为,“新生战斗队”没出示成立公告,不知何方神圣;其次,用这种表现方式较为少见。当“盟军”负责人得知“新生战斗队”就是倔伢子一人时,他们高兴地认可并接纳了这个农民造反派。之后,倔伢子同他们共同战斗。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战友经常会向他提供最新情报,而倔伢子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揭露。尤为难得的是,他能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时变换写作方法,一时评论一时散文,一时又是快板、相声、笑话、诗歌等。虽说谈不上有多高的水准,上不了什么档次,却也朗朗上口,喜闻乐见。这为倔伢子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心目中影响的增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频繁参战,倔伢子迅速成为东港地区的中心人物,和“工联”派在东港的造反头目“章背时”、“刘大炮”并驾齐驱。
战斗之余,倔伢子觉得自己读书少,底子薄,要能有所进步,就得继续学习。经人介绍,他结识了同住在东港镇的张奎生老师。张老师二十六七岁,身材魁梧,据说学识渊博,尤以唱歌见长。未婚,东港小学教师。是“工联”派系,“红色教工”组织中的小头目。一日晚饭后,倔伢子来到张家,张老师正准备外出,见倔伢子进来,忙笑着招呼:“哎呀,你今天真是稀客。快请坐。”他小心坐下后,诚恳地对张老师说:“张老师,我想请你帮个忙,不知您能答应啵?”张老师说,我们是常相见的邻居,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嘛!只要我能帮上忙,你尽管开口。于是,倔伢子说明来意,希望张老师能收下自己这个诚心的弟子。张老师谦虚地笑着说,我看过你写的文章,很不错呀。还能如此要求上进,真难得。不过,要写好文章,确实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懂得布局,然后谋篇,再就是章节的构建,语句的组成,你学过拼音吗?倔伢子说学过,但已经模糊了。张老师说,要先从拼音学起。说罢,张老师起身进屋,拿来拼音教材,教他学起了拼音。
张老师的家,住在东港当时较为热闹的地段,过往的人很多,而张老师带倔伢子读拼音的声音很大,甚至还超过课堂上的音量。一些街邻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