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堂之中……
公孙岚端起茶杯轻品,“唔,好茶!”转向一旁入座的风凌,询道:“不知此番王都之行是否顺利?”
风凌捋了捋思绪:“王都之行倒是顺利,只是……办结岚公所嘱诸事,归来途中行至‘黄谷关’外,方见三个夷人聚在一起。其中一人身材魁拔,眼如铜铃,眉心间有褐红气息直入天门,胸前配斗大兽面青芒纹铜铠。我心生猜疑,便跟随行至黄谷关外密林处,似被其察觉,夷人一众人等顷刻钻入树林,我即跃往树端跟随,但入林即刻不见了踪迹……”
公孙岚思量片刻,疑道:“莫不是路过此地?”
“看上去不像路过,倒像沿途探寻什么一般,个个手持兵刃,神情怪异!”风凌肯定着。
公孙岚思量片刻,起身缓道:“气隐于身,经天地精元而洗练,吐纳有方,当成于形,显于身周。依你所言,此人当是在‘九脉’之末,怕是要突飞猛进,道入‘五律’也。”
“‘五律’?!”风凌大吃一惊。毕竟自身修习已久,深知突破这《九脉真一》之难如比登天。
自幼便修炼气脉之道的风凌,有幸八岁窥悟“御气”瓶颈,初尝九脉,步入“一脉虚无”!十五岁时修为已达‘三脉白启’,如今年方四十有五,才修至‘八脉紫帝’,如按公孙岚所言,自己这种程度已是天赋异骨,修为猛进之人了。可那夷人看似年纪尚浅,气脉却精进至‘九脉天虹’,如何能不让自己大惊呢!
“近年来,朝纲有失,正心转移,令巫族人才辈出,那位即将突入‘五律’之人应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御天修习者’!!”公孙岚皱眉道。
“御天修习者?”风凌不解。
公孙岚一览银髯道:“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自此天地始分‘六界’(神、魔、仙、妖、鬼、人)‘三道’(天、地、水)。而这六界三道之中,人则是最弱的一个群体,无法直视洪荒野兽的屠戮,亦无法对抗自然天灾,更无法和六界三道争相夺食,只得任其各界鱼肉,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信奉祈祷神明,终得怜悯,神传授‘御气之道’,以保自身…!而随着人们的修行摸索,以上古御气法门分化演练出五花八门的修炼之法,其中神州大地以三**门立世,那便是:奇经八脉、精元魂神、气血筋络。三**门可分别修行精进,亦可同时进行,以天生资历和悟性为根本。无论什么法门,必须建立在‘御气之道’上,脱离了气息,便不在人界众生,而是鬼界往生了!”
奇经八脉又被统称:“御天修习者”。通过御气修行,这种人在御气的等级和悟性上,属于级别比较超于常人的,领悟力比较强,通过淬炼自身的经脉能够施展玄术、幻术,甚至自然界的风雨雷电!
精元魂神统称:“通天修习者”。这种人生来较为罕见,天生便拥有极强的灵魂感知探索力,视网膜和自身应变的反应速度为普通人的数倍,他们御气千里,能通及自然万物,搜寻大地生灵之精元,沉淀结晶,从而纳为己用,强大自身的魂神感知力,和万物能建立灵魂链接,操控自如,以身手敏捷的捕猎氏族为多。
气血脉络大都是天生的普通人,被统称为:“炼天修习者”。没有极高的悟性,亦没有强大的魂神,有的仅仅是躯体而已,他们修习之道,是通过磨练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和百炼成钢的躯壳,刀枪不入。以气御血,途径脉络躯体的二十四条主干,淬炼穴位七百二十处,冲破死穴三十六处,方可达到金刚之身,不死不灭,蛮族之人多崇尚这类修习方法。
……
“原来如此!”风凌似有所悟。
黄谷关的牛头山位处偏僻,不常与外界往来,在这些御气修行、玄术法门之上,整个村庄里唯一博学多识的便是有着皇室血脉的公孙岚一人了。
公孙岚继续解释道:“人降生以来,便会随机生有天地纹记,或为龙凤,或为寻常,人们称为‘命纹’或‘胎记’!命纹关乎到这个人的成长、资质、体格、悟性等,以纹理的走向而施教御气三法。”
“当然,御气修为的精进并不只有单一的一种而已!”公孙岚迟疑道。
“不止一种?”风凌更加迷糊。
“记得在先祖《本纪》中曾有记载,巫族有一种不传秘术,是以召唤异界妖魔供养自身修为,以二十八个周天为一本,如何修炼,《本纪》却没有详述。只是这种修炼方法是普通人的数倍之多,令气修飞速猛增。”
“哦?”风铃诧异道:“世间还有如此奇法?”
“嗯!”公孙岚首肯,表情立即严峻了起来,道:“但据传其修炼过程及其残忍,是以人之血肉供养妖魔,甚至以施术者身上某一器官做为媒介。更有不慎者丢失性命,是屡见不鲜。这种方法被神州正派人士所抵制,适才世间少有人知!”
……
听罢公孙岚叙道,风凌感慨的晃了晃脑袋。
“夷人突然聚集此处,应是别有所图,只怕是牛头山危矣!”公孙岚突然道。
风凌疑道:“为牛头山而来?此处并无何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