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2年
光和六年夏,司隶*虎牢关外官道
“这天怎么这么热啊.”
“多日不下雨,庄家怎么活啊。”
“听说大贤良师能求雨。”
“真的吗?”
“骗你我是王八,哥亲眼见过,大贤良师祭拜天地求雨。初时万里无云,大贤良师一拜天,风起,二拜地,云来,三拜道祖,大雨倾盆而下。”
“这么神奇!”
“还有更神奇的,大贤良师治病,不收分文,不用草药,只取些符水,与人喝了,药到病除”
“岂不是不用药费?”
“心诚则灵,你不信,就别喝,因为不信喝了也没用。信了则喝几口符水,马上药到病除。”
“信了,信了,我下次也喝。”
————
一群人骑着东北马,慢慢行在官道上,其中1个青年,17、8岁,肩宽背窄,身高体长,背着大弓,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边走边叹息道:“这些人生了病,不去买药求医,却喝什么符水,脑袋傻了吧。”
“却是傻了,这世界已经病了,穷人们不傻,就得疯。”另一个少年答道。
“官道之上,你们慎言。”一个中年文士,40岁左右,仪表不凡。
“你们骂谁傻呢”路边的壮丁们纷纷大吼
“我看你们才傻了,狗官”一个汉子头戴黄巾,捡了一快土,飞快扔向青年骑士,其他村民也跟着扔起土来。
“驾”少年、青年和中年猛抽马儿,连连闪避,总算躲过“土块雨”,其他骑士就不那么好运了,好几个灰头土脸,眼肿鼻破。
有两个骑士怒不可遏:“公子,打他们一顿吧。”
“这些道士不是普通人,有些手段,或许还有些武艺,不去招惹他们,我们走。”一鞭打下去,向北狂奔而去,骑士们面面相觑,也打马跟上。
不远处一名道士,面相清奇,身材高大,见他左手杵着个棍子,上面绣了些令人不明白的图像,一面与周围人说些什么,一面看着这边,眼光冷冽。
旁边一头戴黄巾的短衫汉子说:“大师,这些人怀疑我们教派,让兄弟几个将他们收拾可好?”
大师沉吟几秒钟:“不可,他们马上的布兜中,长条形的是刀剑,若是动手,兄弟们有所损伤,我心何安?”
“大师仁慈”“大师仁慈”
————
东郡*濮阳,黄河渡口
“裕儿,慈儿,前面就是濮阳渡口,就在这里分手吧,学问可不要落后。”中年文士道
“邴师,路上不太平,您一路小心,太平道不可小视,望您一定多加注意。”少年正是刘裕。
“师傅,左传我已读了不少,不懂的会向裕儿请教的。”青年太史慈说道。
“裕儿聪明,慈儿武勇,多的我不说了,但遇到不平,切不可头脑发热,洛阳不比青州,没人罩着你们。”临别了,邴原谆谆教诲,颇有化身唐僧的倾向。
“好的,师傅,我们低调点。”刘裕和太史慈相视一笑,这话师傅说了百十遍,只是路见不平,二人照样拔刀相助,狭义名士远传,却也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一个,便是四世三公的袁术,袁公路。
————
刘裕骑在马上,回忆起过去2年峥嵘岁月:
高句丽人再次入侵,刘舆一怒之下,扣押了高句丽使节。而后汉军与高句丽军第四次大战,高句丽虽然出兵,内部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与汉军战斗几次不能获胜,双方对峙。一天营寨炸营,贵族自乱,汉军趁机掩杀,高句丽人再次大败。
国王高伯固在战斗中重伤,回国后传位于二儿子伊夷模,而后身亡。也有说法是优居、然人等族长矫诏拥立血统更纯净、年龄更小的二王子子伊夷模。
大王子高拨奇争夺王位失败,和支持自己的涓奴部族长高博山,在无路可走之下,带部族和下户走出大山,投靠乐浪和玄菟太守。投效的高句丽人共有近万户,4万口。
从此,高句丽人数年之内无力组织上万人的军队,新任国王伊夷模年龄幼小,国政为外戚优居所代为控制,优居虽是主战派,但经过多次败仗,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威信也大不如前,故而再次向汉朝上表纳贡称臣。
高句丽遂平。
汉灵帝令刘繇、刘裕、太史慈与高拨奇、高句丽使者一同上洛。
————
高拨奇上朝,便称颂汉灵帝是蓝天下最伟大的王,倍言汉朝恩德,称颂刘舆战功,抹黑伊夷模和优居等高句丽贵族,把汉灵帝吹捧得龙颜大悦。
张让得了刘裕好处,帮着说话:“乐浪太守刘舆,数次击败入寇的高句丽,本就是功劳,现在又招降远方的3个国家和部族,让他们称臣纳贡,这是开疆拓土的功劳,历史记载上,是皇帝陛下执政的浓墨重彩之处。为了让历史家大书特书,应当不吝啬赏赐,这样陛下在历史书上形象将更加光辉。”
汉灵帝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