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三国之宋武逆袭> 第21章 蛮兵反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蛮兵反汉(1 / 2)

光和三年(180)四月,江夏郡(今湖北云梦)蛮起兵反汉,与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黄穰起义军合兵,有众十万余人,连破四县,朝廷震动。遂以议郎陆康为庐江太守,率军进讨。

接到诏令后,陆康当天就去拜见曾经任职过庐江太守的卢植,请教和了解情况,卢植是个大牛,是既精通经学的大儒,又是能为国家平叛的大将,还是治理国家的高手。卢植一针见血支出:“此多半是当地官员和豪强勾结,兼并土地,欺压江夏蛮人,如此才会降服了又叛乱。庐江虽然依山畔水,民风彪悍,但自然环境很好,处理各地的突出矛盾,解决好吃饭问题,叛军的战斗力就会大大减弱。”

陆康拜谢卢植:“若是如君所说,则数月可定,子干贤弟当记首功。”

卢植说:“都是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利,何必争功劳?(陆康)季宁兄当仁不让。”“大善。”

陆康又与刘岱见面:“感谢公山(刘岱)甘冒被宦官打压的风险,为我直言”。

刘岱:“卿曾经担任青州乐昌国相,与我父亲(刘舆)有所交到,父亲曾经对我说陆公长在边陲任郡守,是国家的藩篱,这样值得尊敬的怎么能让他蒙尘?”刘岱还以子侄之礼向陆康敬礼。

陆康不受,说:“明天我就要出发去行军打仗了,这一仗带了1000北军,应该可以打赢。我这次来是听说青州民风人颇劲悍轻剽,其士子则挟任节气,好尚宾游,于是想问问可否推荐武勇的将军或有谋略的士子,我当给他们推荐官位,表现出色的可以举为孝廉。”

“陆公敦厚长者,令人佩服,我当休书一份,让父亲甄别壮勇和士子,为陆公效劳。”于是修身一封,讲明自己与陆康的关系,父亲推荐出色之士为之所用。”

第二天陆康带上了自己的儿子陆俊从洛阳出发,除了带上汉灵帝给派的1000北军精锐(战后还要回到洛阳),灵帝还快马要求庐江郡及其周边的江夏、九江、丹阳郡太守征发壮勇,守卫自己郡的边界,配合陆康进讨。东汉的壮丁一般都要到中央或者边疆或者少数民族聚集点驻扎1到2年时间,之后每年接受1月训练,可以说是藏兵于民。以中央的精锐为骨架,短时间就能征发上万的部队。

同时派侄子陆骏(陆逊的老汉,此时陆逊还没出生),字季才,带上刘岱和自己的信件,到东莱找刘舆。

************************************

刘舆看了面前的张英,他潮红的脸,暴露了他的想法。然后是这个陆骏,彬彬有礼,一股书生味道,然而身体却并不廋弱。

一封是刘岱的信上,简单的描述了朝廷最近的情势,灵帝非常关心江夏、庐江叛乱。所以要陆康这个善于处理边缘好斗少数民族地区的老手,来处理叛乱,意思还是要剿安抚并重,免得今年剿灭了明年又反叛。

之后简单介绍了陆康的履历,约在126年生,吴郡人,曾经任职武陵太守,后来又转任桂阳、乐安太守,所到之处都得到称赞。在青州乐安郡任职时候,汉灵帝为了要铸造铜人,大幅加征税收,百姓贫苦。陆康上表劝谏,被宦官误谗为诽谤圣明的大不敬,这人50几岁了还这么有愤青的感觉,真是令人吃惊。

在洛阳担任御史刘岱(刘繇哥哥,刘裕大伯)仔细研究了表文后,上奏解释,才只以罢官返乡论处而没有严厉的处罚。之后,朝廷又重新征召了陆康,担任光禄勋下面的议郎,这次因为有农民和少数民族叛乱,陆康又回到两千石。

另一封信是陆康写的,直接表达了对刘岱帮忙说话的感谢。这次恢复为庐江太守,进击讨伐,听闻青州地区多出慷慨的士子和劲悍的武人,于是让刘舆推荐几个人一起去打仗,日后也好推荐。

**********************

刘舆请陆骏下去好好休息,便召集刘范、王烈、邴原、太史登等议事。刘裕所说,这是一次历练的机会,我想去。

刘舆坚决不同意,认为打仗这么凶险的事情,一个8岁的孩子完全是送死。

任由刘裕耍赖,请求都不愿意。

刘范、王烈、邴原、华歆、管宁、国渊、任旐、太史登、陈横等来时,发现刘裕正和刘舆争吵。刘舆向大家讲了江夏蛮叛乱的情况,又说明刘氏与陆康有旧,要推荐人去参加平叛,让众人自己说愿意去不。

首先太史登表示要去,太史慈这个保镖也想去,陈横看着刘裕,没有发表意见。刘范自然不可能去,毕竟要让他在辽东任职,华歆学问还没有大成,也不是很想去,管宁讨厌战争。王烈和邴原只能去一个,要不然族学的名气会受到影响,其实2人都不擅长战争。任旐儿子才8岁,正式求知的时候,跟着打仗也不是个事。国渊更加年轻,统筹全部7000亩的农田水利,以前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有机会了,他宁愿留下来做种田流。

太史登开口:“玉不琢,不成器。裕儿年龄小,但是聪明与大人无异,能给出很多有效的建议。听说黄穰和蛮兵攻略郡县之后,只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