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三国之宋武逆袭> 第五章 却月阵的胜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却月阵的胜利(1 / 2)

战争没有因为刘小裕的走神而停止,北魏万余前军迅速向半圆形车阵包围而来。

此次身着锁子甲的清秀将军,没有等待敌军走近,便下令弩兵、弩车开始齐射,丁将军也领除了矛戟兵、刀盾兵以外的其他士兵以弓箭射击。

数千只箭矢,,从南面直奔头顶,箭矢缝隙中漏的太阳光,增加了躲避的难度,避无可避之下,北魏士兵们只好躲到简陋盾牌之下,更多的是没有盾牌的士兵,四散躲避,队形马上混乱起来。

一轮箭雨之后,最前几列的士兵,多数被箭矢所伤,但除非直接被重弩和弩车射中的倒霉蛋,死亡并不多,依旧奋勇向前,甚至跑得更快。

接着是第二轮的箭雨,更近的距离,更小的迎击面,使得更多的北魏士兵中箭,倒地的士兵,绊倒了后排,又在推揉和践踏下丧失了战斗力。

披着铠甲,手持兵器的北魏士兵,经过了60、70米的冲刺(50步),双足深陷在河滩和农田里,气喘如牛,根本没有冲击力。

刘小裕接受到刘裕的想法:“却月阵就是要被更多的敌人包围,阵法作用才更明显。河边松软的沙土和湿润的田地,让魏兵脚步蹒跚,冲击力大大减弱,加上受到弓弩的攻击,士气也已经大大下降。”

*********************************************

包围圈逐步缩小,北魏士兵从宽松到拥挤不堪,数量优势根本发挥不出,反而被跌倒的、落马的人绊倒,被弩箭射倒。一旦倒地,铠甲和周边密密麻麻的人群,使他们很难自己爬起来,被后面的同伴踩踏,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刘裕手指向战场,对周边将军文士说到到:“哈哈,长孙嵩不知道却月阵之妙。他派出了过多的士兵,在距离却月阵较远的时候,士兵相互间距离较远,但走近了,便拥挤成一团,军官们完全无法指挥部队,也没有任何战术可言,吾必胜也。”

“车骑将军英明”“我军必胜”“主公纵横天下,战必胜,攻必克”将军谋士们奉承如潮。

于是刘裕亲自上去擂鼓,晋军士气大振。

*******************************

北魏士兵拥到战车前,由于缺乏必要攻城设备,无法快速越过战车攻击对手,被晋军以矛戟捅死无数。

晋军又通过将矛戟架在战车的攻击口上,以大锤锤击矛戟尾部,一次就能洞穿多名北魏士兵。

钝器,在拥挤的环境下,杀伤力能够充分发挥。

丁将军又带着英勇的甲士,站在战车上,以铁锤等重兵器击打北魏兵头、肩部。丁将军和锤兵所到之处,魏军纷纷避让,不敢靠近,又被后队前进的士兵推挤,乱成一团。

爬上战车的魏兵,除了要面对战车上的甲士,还要面对井栏上的弩手。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凭着数量优势压迫阵线,少数武勇的魏兵,通过两辆战车间的缝隙,但立即被数把刀戟砍翻、捅倒。

井栏上的弩车,射速虽慢,但在如此近的距离,一次便能射穿3名魏军,串成一串串葫芦。

半个时辰过去,兵种多样,武器先进的晋军,仍然坚硬得如同龟壳,源源不断加入的后备军,更使得晋军高效锋利仍然如杀戮机器。

巨大的伤亡,严重挫伤了魏军的士气,周边到处是被洞穿胸口腹部的战友惨叫声,不能马上死去,却也无法生还,这样的惨状带走了魏军的勇气,使得部分魏军直接转身溃逃。

******************

拥有少数民族血统和风气的北魏,军中尊重的是武勇和战功,而这些勇敢敢战之士,往往也在每次战斗中冲得较为靠前。遇到较弱的对手,或者耐力较差的对手,往往无往而不利。

这便是这支北魏部队的军心,勇猛而缺乏韧性。可怜他们遇到的晋军战士,恰恰是那个时代最善于打阵地战,最善于防守的部队。

当这些最武勇果敢的勇士,这些在数次战斗中通过杀敌建立起信任和威望的勇士,毫无机会的纷纷率先死去后,余下不那么坚定的战士,为了生的希望,或有意或无意被逃跑者向后带去,军心便已经崩溃不可用,崩溃和逃命已经从个人意识变成群体性意识。

刘裕立即派出江东不多的骑兵,由朱将军带领,追亡逐北。长孙嵩立即派出援军,接应崩溃的前军。

同时燃起狼烟,坐小船埋伏在畔城边上的徐将军,立即率领5千人,兵围畔城。

逃跑的魏军,后背面向晋军的弓弩,更成了靶子。朱将军带着骑兵和勇猛敢战的步兵,出战车阵线,追击敌军,更是驱赶败军,直入敌援军军阵。

逃跑的魏军,冲乱了长孙嵩派出援军的阵线,又被朱将军追杀,“一时奔溃,死者相积”

长孙嵩看军士们士气已经非常低落,让弓骑在周边骚扰朱将军追兵,亲自带兵上去接应,朱将军兵少,于是不在前进,等待晋军大部上前。

长孙嵩回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