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唤醒(10):随风而去
殷黎挽着周东的胳膊,进入机场的出发大厅。殷黎很快办完了登机手续,她的大件行李已经在北京机场办理联运手续交运了。
两人来到机场咖啡厅,望着玻璃大窗外面,飞机起起落落,车流人流来来往往。
“古人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周东,你说,我们是为了什么?”殷黎问。
“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大家都是为生存、为利益。可是,有的人有灵魂、有理想;有的人无灵魂,没理想。”
“也有一些人,有理想,可理想是不一样的。”
“是的。例如,你就是为情而生。”
“也许吧,那你呢?”
周东一时无答,他站起来,望着窗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你总是扛着沉重的十字架,似乎要拯救人类于水火,要用手中的火炬照亮黑暗的世界。你不累吗?”殷黎说得很真确,她也是很了解周东的。
“我曾经在老道士的召唤下,试图‘无为’,脱离尘世。后来,虚清大师又劝谕:‘无为乃无所不为’,要我顺其自然,回归社会。真不知该如何?”
周东的确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把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作为己任,这是他在读中学时就树立的志向。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是,在宗教面前,他又是一个惶恐的人,有时候他真不知道人生的终极目的与意义,不知道人来到世上究竟是享受?还是受罪?
“你这一去,有何规划?我们何日能再相见?”周东问。
“Gonewiththewind。”殷黎用英语回答。
这是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的英文书名,其字面意思应为“随风而去”。在中文出版该书时,译者将其译为《飘》,有的人又根据该书的主题译为《乱世佳人》,书中故事描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生活与爱情经历。
殷黎此时如此回答,真是恰如到好处。一方面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你对郝思嘉这个人物怎么看?”周东又问道。
殷黎张开口欲回答,可是,她又止住了,说:“还是先听听老师的高见吧!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点像郝思嘉?”
“殷黎是殷黎,郝思嘉是郝思嘉。你们既有近乎相似的一面,也有极不相同的一面。”
“哦,说来听听。”
“你与郝思嘉一样,都把爱情作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乃至生命的全部,而且追求爱情的方式也是大体一样。郝思嘉对卫希礼的近乎痴狂的爱,其实只是一种虚幻,是一种理想与精神寄托。依据她的性格与为人处世的方式,她的至爱应该是白瑞德那样的人。”
周东停了停,喝了一口咖啡,接着说:“你们不同的地方在于:郝思嘉处事待人,比较灵活,善于计谋,有时候为生活所迫还会使用一些手段。而你不会这些,你始终清高孤傲,不会入乡随俗,随波逐流。”
“照你说来,我对爱情的追求只是一种虚幻,是吗?”
周东没有即刻回答,他还在等着殷黎的下面的话。
“我可是有实实在在的目标的,只是人家不理我。”
“其实,你也没有认真地、实实在在地追求过。你觉得: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放在梦里,才是最好的保存方式。你担心:自己的追求一旦成为现实后,就得去过那平凡的家庭生活,就会显得俗不可耐,”
“别说了,别说了。你怎么越说越邪乎,就像钻进了我的心窝。你又违规了啊,我们还是务虚吧!”殷黎又开始霸道起来,撒娇了。
周东知道:自己的分析已经说到了殷黎的内心深处,于是,他也适可而止,再也没有说话了。他朝向殷黎挪了挪自己的身体,用一只手将殷黎挽了过来,殷黎也顺势倒在了周东的怀。。
两个心爱的人依偎在咖啡厅的双人沙发上,微微地闭上了眼睛,静静地享受这离别前的美好时光。
候机大厅响起催促登机的广播声,周东推了推殷黎,说:“亲爱的,该起身了。”
殷黎揉了揉眼睛,时钟已经到了11点半,广播里正在用中英文播出登机事宜。
“周东,我不想走了,我想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我想随便找个人嫁了算了。”殷黎突然半真半假地说道。
“这不是殷黎的风格,也不会是你的真心话。不过,你还是要用心关注你的婚姻生活,遇到好男人还是要认真对待,家庭生活始终是人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都会祝福你。”
“谢谢你的善意提醒。”
“这是你的第一年的广告费。”周东递给殷黎由柳鸣交给他的那个牛皮纸袋。
“周东,你告诉我,你这样做,合适不合适,会不会引起非议?”殷黎的心里还是不踏实。
“你放心吧,这是你应该得到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