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公关先生与他的学生> 第69章 远方的朋友在何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章 远方的朋友在何方(1 / 2)

69、远方的朋友在何方

到六月份了,这些天来,周东一直为是否离开粤海大学下海经商而纠结着。乔惠的推荐很有诱惑力,柳鸣的分析也很有道理,齐治的忠告也是在情在理。周东的心里一直放不下的,就是那个雄心勃勃的学术计划《中国经济研究》,它凝聚着导师的期望与朋友们的心血。

周东举棋不定,于是,决定给在北京的两位合作者打个电话,先咨询一下他们的意见。

周东拨通了在社科院工作的柴华的电话,对方接电话的人说:他不在。

第二天,周东又拨,对方又说:不在。

周东问:“他什么时候在?麻烦你告诉我,我再打电话过来。”

“你就不要再打了吧!”接电话的人干脆地说。

“为什么?”

“不要问了,也不要打电话了。”说着,对方就挂断了电话。

周东有些不祥预感,又急忙拨通了何国栋的电话。他把给柴华打电话的情况说了一遍,何国栋回答说:“我也和他联系不上。”

“北京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周东急切地问。

“你没有看新闻吗?”何国栋的声音很平静。

“看了。但是香港的媒体说死了很多人,是真的吗?”周东问得太直接,似乎有点天真。

“你相信谁呀?”何国栋反问道。

周东无语,他的确不知道该相信谁?但是,周东的直觉告诉他,形势不妙。

何国栋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一旦有柴华的消息,我会立即告诉你。”

说罢,未及周东回应,他就把电话放下了。

周东也呆呆地、慢慢地放下了电话。

过了10来天,周东接到何国栋打来的电话。

“最近,我去了一趟柴华的单位,他单位的领导说,六月初以后就没有见过柴华,公安机关已暂时把他列为‘失踪人员’。”何国栋的声音有些沉重,也还平静。

“还能找得到吗?还能回来吗?”周东知道,这“失踪”意味着什么?但是,他还是希望能找到他,能再次见到他。

“不知道。不过,《中国经济研究》的事要搁置起来了。”

“为什么?”周东顺口问道。

“你觉得现在大家还有这个心情吗?这项研究还能做下去吗?”

周东一怔,一时无语。他沉默了一下,突然明白了,这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年代,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谁都不知道。

“好吧!”周东无奈地、慢吞吞地说。

“多保重!”何国栋心情沉重地说。。

“保重!”周东的心情也很沉重,

两个人同时慢慢地放下来电话。

周东慢慢地回忆起他与柴华在中国财经类研究生会议上认识的情景。

柴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人口研究的博士,他在去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并留在社科院工作。柴华中等身材,体格魁健,皮肤白亮,举止斯文,言语中略带一点京味。

在读研究生时,周东在全国财经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上与柴华认识,参加那次会议的与会者以硕士研究生居多,博士生甚少,柴华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博士生之一。他待人和气,十分低调,说话有条有理,一副地地道道的学者风范。在会议上,一些研究生们年轻气盛,常常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有时候恶语相向,而他总是温文尔雅,引经据典地论证他的观点,或者反驳别人的意见。

会议休息时,周东主动上去与柴华打招呼,并递上自己的毕业论文《论主导产业及其选择》。

“请柴博士多多指导。我是武江大学经济系的硕士研究生周东。”周东谦虚地自我介绍。

“你好!我刚才听到你的演讲,非常精彩。你们这些学理工科的人擅长于用数理分析的手段进行经济研究,真是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你用大量的数据来论证中国主导产业的选择,很有说服力。”

“过奖,过奖!还望博士多多指教。有一个问题,想向博士请教。”

“不用客气,我们一起讨论。”

“主导产业的英文该怎么翻译?在中国有些人把它译成‘leadingindustry’’,但是,外国人在谈到我们所指的这一类产业时,却不这么用,他们用‘trigger’(触发器或扳机)来形容。您怎么看?”

“‘leadingindustry’应该译为‘领先产业’为好,他和主导产业还是有一点差别的。但是,也没有看到外国人使用‘triggerindustry’这个词。究竟该怎么用?我也不清楚,可能还要再研究。”

后来,周东又和柴华讨论了其它的一些问题。他们的谈话很投机,于是就成了好朋友。

周东沉浸在对柴华的思念中。

多么好的一个人啊!他怎么就“失踪”了呢?

远方的朋友,你今在何方?

远方的朋友,我们何日再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