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公关先生与他的学生> 第53章 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发展战略调研报告(1 / 1)

53、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周东和他的调研小组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现在,主要是整理资料,提出论据、论点,形成专题报告写作纲要。

在11月上旬,陆定坤校长主持召开了一次专题报告汇报会,全校20多名教授参加了会议。首先,听取潘斌和周东的汇报,他们提出了每个调研部分的论点,论据。然后,20多名教授逐一发言,提出了修改意见。潘斌和周东低着头一一记录,在老教授的面前,还是把头低下一点为好。

教授们的发言主要体现在两点:1、粤海未来15年GDP的年增长速度。2、粤海未来15年的城市发展规模。3、粤海未来文化教育卫生设施的发展。

关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多数的人认为:前10年可为20%左右,后5年可为10%左右。前10年可以看成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后5年可以看成是高速成长期。

有些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乐观的人认为:目前粤海的年均速度达到30%以上,未来不会下降那么快。悲观的人认为:现在是起飞阶段,基数也很低,速度自然会快一些,一旦过了起飞阶段,速度就会很快降下来。亚洲的“四小龙”与“四小虎”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他们目前的速度一般就在5-10%。

关于粤海市整个城市发展规模,大多数人认为:未来的第10年可能达到600万人,而在第20年可能达到800万人,整个城市建设要按照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来规划与建设。

教授们发言结束后,陆校长说话了。

“我提一点意见,就是粤海的城市基础建设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修建机场的事,这是一件大事,百年大计的大事。把机场修在粤海湾,简直是鼠目寸光。你们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从飞机航行安全的角度,好好地论证一番。旗帜鲜明地提出不能在粤海湾建机场。经济系要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建筑系要多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来论述。”

在粤海城市发展规划中,原来准备将机场建在粤海湾畔,这个机场的东面一头是稀有保护植物红树林区,西面一头是粤海大学与龙口工业区,距离粤海市区也太近,既破坏了环境,又极大地阻碍了城市发展。

“周东,你听明白了没有?同不同意我的意见?”陆定坤指着周东说。

周东朝文大亮看了一眼,文大亮是负责这方面研究的,由他来回答是最合适的,周东不想抢着说。

“我们都同意机场外迁的意见,这符合粤海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也有利于粤海的长远发展。”文大亮说。

“以前的机场选址,是按照未来20年粤海城市人口400万人来规划的,目前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想。在我们的研究报告里,预测未来20年人口将会在800万,因此,机场的选址以及整个城市规划,肯定都要按照这个发展规模来确定。我们准备在报告里专门列一个小节来论述此事。”周东又补充说。

“很好,在报告中一定要列出一个专门章节来论述此事。机场的选址是百年大计,不能草率行事。”陆定坤又叮嘱说。

会议结束时,殷副校长又安排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进度。

粤海大学关于《粤海经济特区发展战略专题报告》很快形成了,市委给了粤海大学三个出席会议的名额,但只有一个发言名额,谁来代表粤海大学发言,这成了殷副校长的一个难题。他不想抢年轻人的功劳,那就要在潘斌和周东之间取其一。

按专业水平,周东应该更高一筹,从报告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论证的方法可以看得出来;按论资排辈和影响力,潘斌又更合适一点。殷副校长把难题交给了一把手。陆校长想也没想,说:“让周东代表粤海大学发言。”

这一次,对潘斌打击很大。他一直认为自己是粤海大学的新星,粤海大学新生力量的代表,粤海大学的未来和希望。周东刚入校时,他是理所当然的、居高临下对待周东,并以领导身份关心支持他。

切尼教授访问粤海大学时,周东热火了一阵子;而潘斌也是参加国际公共关系年会,载誉而归,算打个平手。这一次做专题调研报告,他的名字排在前面,负责的工作也比较多。怎么一下子,周东就窜到前面去了呢?这次失利,对他打击太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