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省这个名称,相信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因为在陈皓所处的前世现代历史上,这个省份早于1955年被撤销,唯一让世人对其耳熟能详的,自然是曾经的省会承德,它是清代满清皇帝的避暑山庄所在,在当时,承德避暑山庄俨然第二个紫禁城,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第二个全国政治中心。
这个地方,面积不算小,也就19万平方公里,和陈皓所在前世的江苏省差不多大,人口约450万。
热河虽然面积不小,但是省内多是高原地带,物产贫乏,经济也比较落后。但是,热合适的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自古以来,热河省内各个城市都是塞外的军事重镇,特别是全省地跨内蒙古高原和东北的松辽平原,一直就是东北和华北最后的门户和战略枢纽,千年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的北宋、大明和满清王朝,都在到处是崇山峻岭和高山险隘的热河建立众多的防御要塞,用以作为关内的屏障。所以,从地形上来说,热河一直是绝对的易守难攻之地。
而今时今日,抗战全面爆发,关外的日军要想进入关内,首先就必须拿下热河这个战略要冲地带。
而对于新生的新中国而言,要想保住千年古都北京,保住新生的这个人民政权,就必须倾尽全力保住热河。一旦热河丧尸,那么华北平津一带就无任何地理屏障,只剩下屹立千年的万里古长城,可在现代化的新式军队眼里,如此残破的古长城又有什么防御能力可言?
所以,无论中日双方,对于热河的重要性,其实都心知肚明,都将热河视为必争之地,双方在热河投入的兵力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中国方面,首期就集中了陈奕粟豫所统领的第三野战军下辖的11个师共约八万人担任热河前线防务,此战的热河前线总指挥,正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指挥二野和三野在徐蚌之战打出了赫赫威名的一代名将粟豫粟大将。而在后方二线,中工方面也调集部署了大量兵力,充作预备队,一旦前线吃紧,兵力将随时投入前线,负责后方统筹调度的,自然便是陈奕这位未来的共-和国元帅。
日本方面,首期也集结了不少的兵力,包括隶属战斗力最强悍的常备师团的第六师团的第11、第36旅团、骑兵第4旅团和第八师团的第4、第16旅团、混成第14旅团,以及铁道、兵站、航空大队等部共计4万余人,另外有从满洲调来的伪军数万人。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大本营的最高指挥官,正是于八年前率领日军在长城一线击败当时三民政府20个师,迫使当时三民政府的委员长姜凯盛承认满洲独立,被日本人誉为满洲守护神的武藤信义元帅。而他的儿子即武藤正雄中将,正是被他提名担任此次进攻热河的前线指挥官。
从双方的兵力对比看,似乎中**队方面占据了优势,而且,又凭据热河地利,但是,日本军队却也有中**队不可比拟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的强大优势,特别是飞机优势,一个航空大队就集中了上百架的可乘坐4人的三菱九三式重型轰炸机,另外还配属了少量九五式双翼战斗机和九七式单翼战斗机。反观中**队,目前一架飞机都没有,实力差距可见一斑。
不过,尽管如此,中**队八万余人在热河的表现可圈可点,在粟豫这位未来大将的天才军事家的指挥下,凭借他自己在解放-战争期间累积起来的经验,竭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己方的地理和兵力优势,灵活运用不同的作战战术与强悍的日军周旋,足足坚持了近半月之久,到九月底,日军虽已拿下通辽、赤峰、开鲁等地,纵然有强大航空兵优势,却因地形不利,加上中**队顽强抵抗,无法再进一步。
双方自此在热河地区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而几乎是与此同时,华南地区的持续近半月的两广战役也已接近了尾声。
其实,两广战役的爆发之初,就已预示三民军败局已定。
9月19日中午,即热河事变爆发第二天,人民军第四野战军第12与第13兵团与防城一带的社民军同时向广西近二十万桂系三民军发动进攻,首战三日,由于陈皓扩大了轰炸机群的规模,蚊式轰炸机猛增到百余架,分成五个轰炸机中队,支援己方攻势的同时,也配合四野频频出击,新组建不久的三民党第17兵团损失惨重,在与四野野战军的攻防战中一触即溃,白崇禧部署在广西北线的广大正面阵地拱手让于人民军。
白崇禧得知北线空门大开时,又气又急,派人紧急处理了17兵团司令侯长军,随后紧急将主力第3和第11兵团共5个军部署在大新、隆安、武鸣、宾阳和贵港一线,企图挡住人民军进攻以保南宁大本营不失。
但为时已晚,桂系三民军败势已显,第四野战军一号首长林飚再度将他“一点两面”战术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社民军轰炸机群掩护下,林飚命令人民军第13军突破隆安防御,而第38军和第39军扼守两翼,坚决抵挡住两翼三民军的夹击,然后第13军长驱直入,仅花了两天时间,人民军就兵临南宁城。
南宁大本营危急,前线三民军全线震动,而这个时候,白崇禧留守南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