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儿跟通明去了扬州,他的父母最后一封家书说的是扬州繁华。
地方也不远,宁儿叫他沿街卖艺过去,起码不会吓坏人家。通明觉得,最容易吓到的,怕是这十多年来容貌未变吧。
宁儿把他的碧落收了,一个肩膀上扛着剑的大夫,谁敢找你看病啊。一路上,倒也平安。只是进了扬州城之后,遇到一件顶不开心的事情。
按照通明的意思,先打听一下有没有一个五十多岁的游方郎中带着妻子的。很多人都没在意,偏偏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丫头说好像记得有这么一对。因为游方的郎中都是一个人,那一位带着妻子,在家里住过两日,所以有些印象。
通明自是不会放过,就跟着她一起去看看是不是爹娘。宁儿觉得那小丫头的眼神不大对劲儿,说不去了,实际上悄悄跟过去了。
小丫头七绕八绕地,带着通明进了一处宅子,招待他吃了两个馒头,说是等一会儿她父母就回家了,她的父母知道那郎中。
通明左等右等等不来,很是奇怪。就问小姑娘:“你爹娘去哪里了,要不在下改日再来吧。”
小丫头不甘心,去倒了一杯茶过来:“大哥哥,你先喝茶。我爹娘很快就回来了。”
等了这么久,他的确有些渴了。喝完以后,又等了片刻,发现不对劲,浑身提不起劲儿。难道是茶水有问题,他警惕地看着小丫头。
“终于起效果了么?两个馒头下去还能好好地人,真的少见。不过,那一杯茶下了足足的软骨散,你就是再强壮,也只能服软了。”小丫头一拍手,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妇出来。“我不知道你要找什么样的夫妇两,不过我家呢,只有这一对。”她拿手帕擦了擦茶杯,重新放好。
“你们要干什么?”通明觉得自己无利可图,一路走来也没有招谁惹谁。
“不干什么。就是前些日子,有位公子哥看上你了。我知道你有娘子,只是我缺银子而已。其实去大户人家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好过你们夫妻二人在外风餐露宿,是吧?”小丫头看着十几岁的样子,说话腔调倒是老成。
通明这下才算彻底明白,自己是被人拐卖了。还好宁儿没过来,不然的话,搞不好会怎样呢。想到宁儿,宁儿就出现了。
“小丫头好手段啊。又能帮助别人改善生活,又能自己赚银子。”宁儿一边拍着手掌,一边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娘子,你怎么来了。”通明没有力气,说话都费劲。
“我不来,怎么知道这小丫头口中说的那对夫妻,到底是不是我公婆呢。”宁儿跨进门槛的时候,小丫头已经吓得面色苍白了。
“你……从哪里进来的?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她转身看向那对夫妻,“你们两个都干什么吃的,有人进来了,都没有察觉!”一边斥责,手里却不老实地掏出一把亮晃晃的匕首朝宁儿刺去。
“小心!”通明大喊一声。
宁儿不动声色,就跟没听见一样,穿过小丫头的身子,朝他走来。
小丫头手里握着匕首,吓得不敢出声。她,是从自己面前走过去的么?
老夫妻两个早已吓得躲在一旁瑟瑟发抖,不敢看,也不敢说话了。
通明忽地想起宁儿是活了快一万岁的神仙,这些日子她陪着自己赶路,吃饭,看病,与凡人无差。都差点忘记,那些凡人的兵器,是伤不到她的。
“我想想,今日拐卖了我家夫君。明日我找上门,再把我也卖了。这笔买卖真划得来。”宁儿扶着通明,“没想到你一把老骨头了,还有小公子哥儿看得上。”她扶着他出门前,招呼了小丫头一句:“跟你的主顾说,要买,当面议价。价钱合理,就好谈啊。”
通明无奈,只好由着她戏谑。
经历了这么一出,再有人来请看病,或者说隐约记得有那么一对夫妻的时候,通明都会带上宁儿,寸步不离。
为了吸引关注,宁儿假装生病,作为一个大夫的妻子生了病,自然会吸引别的大夫好奇过来一探究竟,希望这样能引来他的父母。
通明觉得这招应该没用,父亲不是好奇心很强的人。
结果事与愿违,吸引来的是很多小姑娘跟当地媒婆,关心的是陶大夫的娘子能活多久,陶大夫有没有再娶的打算。
通明一再强调娘子不会死的,可是闻风而至的人还是那么多。最后宁儿说了一句狠话说是通明家徒四壁,命中克妻才打发了。
通明最后决定,跟宁儿离开吧。这个扬州的人都疯了,爹娘一定不会在这里的。
宁儿不想放弃,因为要是没有算错,他的父母就应该在这个城池。只是为什么不出来呢,他们的儿子都这么卖力地找他们了。难道非要在大街上举个牌子说寻找陶老爷陶大夫,才算是寻亲吗。
两人最后商议,在等三天。三天之后,要是还找不到父母,就去坐忘峰隐居,再也不出来了。
通明实在是受不了每天一大堆女孩子没病装病,跑来看病了。父母的家书中提到过要四海为家,不返金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