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寂静的乡村> 第六篇第八节.娃娃女兵真添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篇第八节.娃娃女兵真添乱(1 / 2)

第八节娃娃女兵真添乱

下午四点,没有值班的干部战士,在医院门口列队迎接新兵。锣鼓已经敲起来了,人们把目光投向公路的尽头,还不见新兵的影子。码头那边,靠岸的船已经鸣响汽笛一个多小时了,而从医院到码头,踱着方步走也只要五十分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就算是小脚女人,也该到了!”

“来了!来了!果然是一群女人。”

人们好一阵哄堂大笑,好在这笑声被震耳的锣鼓声掩没了。

穿着崭新军装,还没佩戴帽徽领章的女孩子们,一个个都怯怯的,红着脸,从欢迎队伍中间走过。

在“四合院”这个场子上,院领导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便带着新兵去宿舍安排她们的铺位去了。

女兵宿舍也是用蒲葵叶、草垫加竹竿扎成的几个简易棚,原先是单身干部的宿舍,现在这些干部大多结婚或调走,简易棚基本腾空了。男兵宿舍和女兵宿舍,相距百米,遥遥相向,之间有一段凹下去的水泥地面,那里有一口水井,这水井原本是男兵们洗衣冲凉(打水从头上往下浇的洗澡方式)的地方,现在男兵们洗澡必须把水提回宿舍去,即使在宿舍,也得用布帘把窗户遮住,在中国南海这个亚热带地区,男兵们少了**着身体的时候,只好暗自叫苦。

这些新入伍的女兵,她们从离家那天起,便直接到了医院,没经过新兵连的军事训练和纪律教育,新奇,好玩,散漫,似乎是她们共同的秉性,纪律观念没有形成。她们也没经过教导排的专业技术学习,作为医院的一个工作人员,还没有一丁点基本常识,现在直接下了科室,由男兵们带领着直接进病房,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都要由男兵们手把手的教出来。这真给男兵们出了一道比给孕妇接生更不好对付的难题。

张护士长以商量的语气对郭汗林说:“你在教导排时文化课和战地救护课都不错,你来当教官,把女兵集中起来进行训练,效果会好一些。”

“您是知道我的,我的最大弱点是怕说话,尤其是在这些女孩子面前,我可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读初中时,就不和女生说话,现在还是这样,没有出息。要不这样,您安排一个人上文化课,由他来教新兵的理论基础知识,我教她们现场操作,我真的不会说话,我只会老老实实地做事。”郭汉林说得真诚。

张护士长觉得郭汉林不是故意谦虚推辞,郭汉林做事从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会来虚的。于是安排陈中春为军事教官,兼日常生活管理,何晓森担任文化知识课教官,郭汉林为实践操作辅导员。分到内科的女兵组成了一个训练班。

女兵们基本上都是部队干部子女,优越的家庭生活,特别的人际关系,使她们成了被宠爱,少吃苦,很脆弱的一群人。社会上闹文化大革命,学校都停了课,孩子们在家像放了缰绳的马,部队的领导们只好把子女送到海岛部队去锻炼,为的是让孩子们少粘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少些无谓的牺牲,从广大战士身上学些吃苦耐劳、力求上进的好品格。

军训比较苦,队列队形,齐步走,正步走,就练了个把星期,女兵们已经在开始叫累,打靶训练女兵们很兴奋,能过玩真枪的瘾了,但投弹练习又让她们吃了一阵子苦,投不出三十米,就不能进行实弹投掷,有几个女孩为这个投出三十米,流了不少的眼泪。

女兵们对文化课学习还是有兴趣的,也觉的很轻松,毕竟是才下学的学生。但在操作课上显得胆子特别小,尤其是注射,这是不可以乱来的,新兵们因此也就不敢主动去给别人打针或让别人在自己身上打针。郭汉林把辅导方案一再整理,决定在注射对象上,先用替代品代替血管来操练,郭汉林找来废弃的输液管,教学员在输液管上练扎针:先掌握拿注射器的正确方法,进针前的消毒要领与步骤,进针时的心气平稳,速度缓慢,抽回血,推液体,出针时的快,压迫止血,在这些操作环节上,学员们练得很认真,经过反复训练,都基本掌握了注射的要领。接下来,郭汉林找来比输液管更细的塑料导管,在塑料导管中注上红色墨水,再在导管上盖上三层棉布,指导学员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感知塑料导管的位置,再练习进针,要求做到一针见红,这次的训练,学员们也很仔细,大多能做到一针见红了。在人体上实战训练是关键的一个环节,郭汉林的要求是每个人先在自己身上练,一针见血是目标,决不能让病人成为学员的试验品。

又轮到实践操作课了,郭汉林把学员集中在身边,叫一个学员做助手,边说边让学员操作。郭汉林将一支消过毒的注射器安上也是消过毒的针头,从输液瓶里抽出五毫升生理盐水,放在器械盘里,然后拿一根止血管给助手,叫助手将止血管扎在他的左肘关节上端,他指着左小臂上暴起的静脉血管对学员说:“扎上止血管后,静脉血管的血因为不能回流,血管便增粗暴起,这里就是进针的最佳地方。”说完,便拿一支碘酒棉签在血管上由内向外擦了一下,再拿一支酒精棉签用同样的方式在有碘酒的地方擦一遍,拿起注射器排完里面的空气,从容地平稳地将针头扎向自己的血管。“针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