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今世的童话> 第七节村子和小学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节村子和小学校(1 / 6)

第七节村子和小学校

新月二岁多的时候,已经完全熟悉了整个村子。村子叫平坡,村子不大不小,一百来户人。村里的建筑主要是些土坯房、窑洞或者是瓦房,村里的土地不肥,主要种些玉米、高粱、小麦,兼种土豆、红薯、大豆等。因为土地不够种,一些青壮劳力都去县里或市里打工,个别人甚至南下到了广州、深圳,有几个男人在邻县的煤矿打工。这些人的家里,陆陆续续地推倒了原来的土坯房,盖起来了敞亮的瓦房。

这几年,村里的条件有了改善,县里实施“村村通”工程后,电已经全通上了,每家房顶上也按上了“大锅”,也能收到十几个频道了。村里那条晴天扑腾土、雨天泥裤腿的土路,村里也集资修成了一条石子路。顺这条路行走**里后就可以直通到那条新修的去县里的柏油马路。村子离县城二十多里地,路通了,村里人夏天可以骑个小型农用车,去县里卖些果子、桃子、杏子,或者将各色蔬菜买到城里去,有时嫩玉米在城里也很抢手。秋天的时候,村里人就到县里卖土豆、红薯,或者卖新小米、新玉米面、新黄豆什么的。总之,不安分的人跑外面,安分的人守村里。

其实,山子本来可以做一个不安分的人。山子当过兵,也算是见过世面,知道外面那些城市有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挣钱多。他安分地守在了村里,一方面是兰香做了村小学的老师,他也不想和兰香分开。另一方面,山子有自己的打算,前两年,他修了个蔬菜大棚,今年又建了一个。原来他总是骑着自己的农用三轮车将自己种的蔬菜到县里农贸市场去零售,很辛苦,往往是吆喝一天,等待一天,天黑才能回来。以后,山子搞起了批发,头天将菜收拾好,第二天早上五点就把菜批发出去了,钱也不少挣。去年有了两个蔬菜大棚,山子又和县里的一个大超市签了五年的合同,给超市供应净菜,虽然不能当时拿到钱,一年结算两次,每次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看山子在村里也挣钱不少,村里人心里也痒痒了,有些在外面打工的人见山子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不像在外打工受着很多限制,有时还受着气,就有心跟着山子干。山子见时机成熟,就联合村里愿意跟着他干的人一起干,村里一下子盖起来十几个蔬菜大棚,大家推举山子当了负责人,负责统筹安排蔬菜种植计划,还负责外联蔬菜批发等各项事情。蔬菜大棚周期短,见效快,当年大家就有了可观的收益。

平坡的蔬菜品种丰富,长得也水灵饱满品相好,再一个就是价格公道,在农贸批发市场是很受欢迎的,超市买的也不错,县里的几个大超市几乎进的都是平坡的菜。山子的农用三轮车也鸟枪换炮,换成了福田四轮车,专门跑批发生意。

山子这边的蔬菜事业干的是红红火火,兰香这边的教书事业也是名声在外。这几年兰香总带毕业班,成绩在乡里排名总是靠前,也打出了一些名气。更重要的是,兰香对学生好,耐心细致,从来不打骂孩子。要知道小学这个年龄的孩子调皮捣蛋,不知道那个小脑袋每天都能给你想出什么花样来。家长们面对老师的时候总会说,你随便打,随便骂,不要客气,但真要老师打了骂了孩子,家长明明知道老师是为孩子好,还是有些心疼的,有些时候老师手重了,家长们难免也会心生怨恨。所以,像兰香这样既能管住学生又能不动手打骂孩子的老师是最抢手的,何况兰香带的成绩还很好。附近小学的一些家长慕名而来,要求转到平坡的小学,有的特别要求转到兰香的班。平坡小学有了名气是好事,乐坏了老校长,但其实兰香是比以前更累了。

平坡小学处在平坡村最好一块空地上,这块空地在村子的东南角,当时建校时,村长是偷偷地请了风水先生来看过的。那个留着几撇山羊胡子的老先生带着个圆圆的罗盘样的东西转了半天,胡子一撅:“好地方!好风水!背山面水,占据龙脉之首。善哉!善哉!”

小学背山是不错的,小学坐北朝南而建,后面不远就是一座小山,上面种的都是果树和枣树。面水也能说得通,村边的一条小河就路过小学,虽然离小学还很远。但占据龙脉之首的说法,村长想破了脑袋也没想通,不过,这个风水先生是有些名气的,据说县长的母亲的坟墓就是这个老先生给看的风水。村长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马上招呼村民帮起了忙。

平坡小学是县里和乡里出资兴建的小学,有专门的建筑队,建筑上的事情是不需村里操心的,没几天,就开始挖地基,机器“轰隆轰隆”地响了起来,工地上灯火通明,再过几天,大卡车流水般地把各种建筑材料运了进来,把个空地堆成了山。自从工地开工,不论白天黑夜,工地周围都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修建学校,的确是平坡村的一件大事。原来村里的小学生上学,最近的小学也得走七八里。这个小学建成,首先是解决了村里人小孩上学的一大难事。这个年代,即使是农村,小孩也是很金贵的,计划生育政策搞了多年,平坡人觉悟也提高了不少,现在村里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最多也就两个小孩,三个孩子的少之又少,村东头的李闰金家一心要生个男孩,连着生了三个女孩,名字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