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这支烟灭了以后> 第五十三章 凭栏望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三章 凭栏望景(1 / 1)

这一块郊区是西城重点开发的地方,因为毗邻伊犁河畔,清水绿树环绕,听说政府近期也要搬过来。

我们骑行的这条路,就是这条郊区的主路,路的尽头是一个丁字路口,一边是通向西城附属的乡镇,一边是另一条进市区的路。通向乡镇的路上有一座桥,横跨西城河两岸,刚盖好没几年,因为之前还有一座通往其他乡镇的老桥(就是上次我带大家去过的那座桥),所以大家称这座桥为新桥。

“哇!这里还有一座桥啊。好漂亮啊。”我们一到桥上,梁依一就迫不及待地从车上跳了下来,凭着栏杆看着桥下风景。

这座桥大约有两千米长,二十米左右宽,桥墩很高,最高处桥面距河面十米左右,中间的行车道和两边的人行道直接用齐腰的栏杆隔开了,互不干扰。桥的两边更是有混凝土浇筑的护栏保护着行人,护栏高一米二左右,正好给大家留了一个凭栏望景的机会。

桥因新盖不久,所以桥下的风景还未来得及人工开发,除去立在水中小洲上的通讯铁塔,再也没有其他人工的痕迹。

近处,靠近两岸的河水流速缓慢,有的地方甚至和陆地厮混在了一起,形成了湿地,以至于水中到处是长满了芦苇、开遍了野花的小水洲,倒不知是河水抚摸着陆地,还是陆地环抱着河水。远处的岸边上,绿树成荫,草木葱茏,使整个画面里充满了生机。再远处,是巍峨雄壮、连绵起伏的天山,山顶上的积雪常年不化,像是给天山戴了一顶毛绒绒的白帽子。最远处是湛蓝的天空,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桥下安静地流淌了不知多少世纪的河水,将这近处的花草,远处的树木,再远处的天山,最远处的天空全都映在了一起,融为一体。

我常常一个人来这里,有时带上一本诗集,在读到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式的绝望的时候,也会唉声叹气,怒世不争;在读到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式的希望时,我也会握紧拳头,憧憬着我的未来;在读到席慕蓉的《一颗开花的树》式的悲情浪漫时,我也会幻想,今生谁是走过我树下的女子。有时候,我还会靠着护栏,吸着烟,望着远方的天山发呆。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它经历过数十亿年的变迁和沉淀,静看着人类仅数百万年的所谓文明史,它厚重的历史感深深地吸引着我。

“每当抑郁的时候,我都会来这里站上一会儿,灵魂就会被这河水彻底洗涤一遍,所有纠缠我的烦恼都会显得微不足道。”我对着,对着桥下风景发呆的梁依一说。

梁依一,侧过身看着我,随手拨了下被飞吹乱了的长发,深深地吸了口气,又重重地呼了出来,然后微笑道“这里确实是一个好去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