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去就回。这段时间,你最好不要出枢乐殿。”王成郑重向宣华嘱告道。
“请公公放心。”宣华连忙点头。宋莹儿情况危急,此刻其实她的心里也很不好受,但是没有想出好的办法之前,她也不能莽撞行事。
王成忧虑地看了她一眼,想起奉銮大人的嘱托,又低低地说了一句:“若是有事,可向太子殿下求救。有太子在此,当可保你无妨。”
“是,公公。”宣华微怔了怔。
只见王成大步而走。对面的房间里,又响起了若有若无的筝声。宣华隔着窗户看到赵如喜和王成离开了枢乐殿,想起宋莹儿被皇后召见一事,不由心头烦恼。
若是两位公主果然要对宋莹儿下手,那么这番宋莹儿被皇后召见,可谓凶多吉少。宋莹儿待她不薄,且又是云哲的表妹,她不能见死不救。
可是现在她自己都自身难保,又如何去救宋莹儿?
整整一天,她像困在笼子里的兽,坐立不安。
到了傍晚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去王成那里打听消息,却得知王成并没有回来。她唤来一个小太监问话,那小太监只说王公公跟着赵公公去了皇后宫里,那些觐见皇后乐女已经回长乐宫了,但是外教坊的三大花魁却被留了晚膳。
这是怎么回事?宣华更加百思不得其解。
若是司马元嘉和司马华婉要对宋莹儿动手,为何还留晚膳?莫非要等到晚膳时动手?还是说,事情并非如自己所想?
对面房间一直没有什么动静,此刻筝声也听不到了。
看着天色渐渐暗下去,宣华再也坐不住。
不知为何,心中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她没有办法再等下去,她决定自己亲自出去探探消息。
在殿里随手找了件小太监的衣服,宣华换上了略显得宽大衣服,又将脸上抹黑,打开窗户溜出了房间。
绕过了这座正殿,她机灵地从其他的方向往枢乐殿门外走去。
枢乐殿不愧是长乐宫的中枢,这里守卫的太监一层一层。
宣华心里有些没底,看到不远处的角落里放着一堆食盒,于是走过去拿了一个食盒,挽在胳膊里向守卫的太监走去。
枢乐殿的太监们一心只注意着外面的情况,只见里面有个瘦弱的小太监拎着食盒走出宫门,也没有在意。如今天色已暗,的确到了用晚膳的时候。
宣华大大方方地走出了宫,竟是出奇地顺利。
路上偶有忙碌的太监也拎着食盒,宣华不愿引人注意,便也向膳房的方向走。晚膳时刻,路上都飘着饭食的香味儿,宣华的肚子不禁也咕咕地叫了起来。
宣华幼时在杨家庄饿怕了,如今最怕的就是饥饿感。抚了抚肚子,她决定往膳房走一趟,填饱自己的肚子,顺便看看昨天晚上的那个落水小太监。
昨夜来膳房是半夜,这里一个人都没有。如今来的时候正是饭点,膳房里的宫人们一片忙乱。宣华跟着其他拎着食盒的太监一起进了厨房,仔细瞧了一圈,却并没有瞧见昨天晚上的那个小太监。
她随手拿了几样吃食,放在了食盒里。这时旁边一个太监瞅了她一眼,有些惊疑道:“咦,小公公,你是哪个宫的,怎么从没有见过你?”
宣华一阵干笑,随口道:“奴婢是新来的……”
“新来的?不可能!长乐宫每一个新来的,都得来我宫里登记,我怎么从没有见过你?”那太监越发疑惑。
宣华一惊,没想到自己的随口糊弄竟是歪打正着撞了刀口,顿时冷汗直冒。
幸亏她上一世在宫中多年,忙是随机应变地赔笑道:“奴婢不是长乐宫的人,奴婢是临时调来枢乐殿侍奉太子殿下的。”
“太子殿下?”那太监半信半疑地看着她。
“没错,奴婢是太子宫里的人……”宣华连忙拎着食盒,准备就此开溜。
却听身后一声厉喝:“站住!”
宣华的脚还没有跨出膳房之外,听到这个声音不由定在了原地,心中暗叫不好。有沉重的脚步声走了过来,与此同时,另一个有些不善的声音沉声道:“咱家是太子宫里的人,怎么咱家从来没有看到你?”
竟然会如此倒霉?宣华浑身冷汗之余,一头撞死的心都有。
今日连接两句谎言,都被当场揭穿。
脑子急转,此时此刻,竟是想不出其他的话来。
只听一个人的脚步已经走近到了她的身后,那人冷厉的道:“转过身来!”
宣华叹了口气,慢慢地转过身来。
只见身后站着一个中年的太监,看服色是品级颇高的大太监,若是他自称是太子宫里的人,那么想必是太子宫中的管事太监。
看他手里也拎着个食盒,看样子是亲自来为太子拿晚膳的。
想起那个未曾谋面的太子,宣华不由轻叹一口气。看来在这宫里,她但凡遇着姓司马的,准保就没有好事情!
“说!你到底是什么人?鬼鬼祟祟的来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