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阴阳道事> 第四十五章 有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 有人!(1 / 2)

“老曾,这是什么车,样子好奇怪。”

我还在思索,阿古拉跟喇嘛谈论起了眼前的马车。

这马车跟影视作品中带有‘车厢’的马车不同,尤其是打头的一辆,用一根根木条铆合而成,做成笼状,带有列格笼顶,防护的极为严密。

在车后方,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木台,被单独防护起来,显得更为重要。

喇嘛告诉我们,这就叫‘安车’,说上古人乘车多是站在车内,就像古罗马人驾驭战车一样,因为当时的道路状况极差,车辆的工艺水平也跟不上,车轴等物又没有防震功能,所以并不适合乘坐,只能站立。

除了身份特别尊贵的王、皇帝,和年过七旬的士大夫,一般人不能乘坐这样的马车,因为‘安车’的产量非常少,有严格的乘用限制,如同与现今的黑牌车特权车,比劳特莱斯还有牛X。

他站在车旁不断的说,带相机过来好了,并拍了拍红漆黑底的高大车辕,对我们讲:“这可都是好东西啊,两千多年不腐,一般的木材可做不到。”

我问他是什么材料?他说不清楚,对这东西也没太深的研究。不过他说,我们可以看看后面的那几辆车,就能明白其中的区别。

于是,我们继续往甬道深处走去,没几步就发现,后面的车辆确实不能跟前面的那辆相比,抛开用料、样式不提,光是车身体积就相差很多。

这些只能站几个人的小车,行驶起来肯定颠簸,所以无法坐人。

我们仔细数了一下,甬道**有四辆马车,一线排列由‘安车’打头,显得气势非凡。

同时地上还有些马骨,但没能剩下多少,已被岁月侵蚀。

就这样又走出几十米后,眼前出现了三条岔路。

我们根据宽度分析,正对着甬道的这条宽敞通道,应该连接着主墓室,而一左一右相对的那两条,肯定通往左右侧室。

用矿灯照查看了下,发现侧室都没有石门,于是先过去查看了一下。

左手这间,放置的还是马车,一共四辆,加外面的正好八辆。

但这东西我们带不走,于是又来了右边那间侧室。

才一进门,阿古拉就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只会哼哼“呃……”

这间墓室内,摆满了大大小大的陶器,简直都挤不进去人,没办法伸脚,密密麻麻的全都是。

喇嘛用矿灯乱照了一下,骂道“呸!他娘的资本主义,还真奢侈。”

接着,催促我们离开,说:“走吧,没啥看头!”

我和阿古拉都觉得奇怪——古董,古董,我们眼前摆的可全都是古董,几百件不止,他竟然说没啥看头?!

见我们不动,喇嘛解释道:“这全TM是些破烂玩意,人家用来装粮食,装酒,装鱼、装肉的粗器,壶啊瓮啊,有屁用?”

他们这样一说,我明白了过来,难怪我觉得眼前的这些陶器,很像是家里腌咸菜用的坛坛罐罐,感情还真是这些东西……这地方就是一个仓房,死人的仓房。

于是我们离开,在通往主墓室的路上,喇嘛跟我们讲,那些器皿内应该还有谷物,对考古学家来说,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东西,还是留给人家慢慢研究吧。

看来喇嘛对古玩这些东西确实很有研究,没少下苦功。不过我怎么记得,母亲跟我讲,曾大头这小子蠢的要命,学习特别差劲。

看来,他把智商用在了歪门邪道上……

喇嘛还说,这座墓不会晚与两汉,因为‘安车’只出现在两汉之前。

“那会不会是战国时期的墓地?”阿古拉问道。

喇嘛想了想,道“有可能。”

“那更早的呢?”我连忙问。

喇嘛忙摆手道“不可能,春秋时期江南这一片儿属楚国,蛮夷之所,‘山越部族’听说过吗?指得就是这一带,楚国人没来之前,这里是不毛之地,不可能开凿出如此规模的墓穴,想开凿这样的墓穴,需要铁器……”

说着,他又一次拧起了眉头,停住脚查看起甬道的墙壁。

摸索了半晌后,喇嘛道:“不对,这也不是战国墓,只可能是汉墓。”

见他如此笃定,我想起前些天他说的关于墓葬的历史,疑问道“你不是说,汉墓都是积土墓吗?”

他道:“但也有例外,比如中山靖王刘胜,他的墓就都是山陵墓。”

中山靖王?

怎么听着如此耳熟?

想起来了,山越部族,中山靖王,刘备不就是中山王的‘玄玄玄孙’吗?……难道喇嘛这小子的历史知识,全都是看《三国演义》看来的?

凭他的智商,不是没有可能啊。

其实我的心里有些失望,因为我一直都在琢磨先前那道奇怪的石门,并暗中期盼,此地能是个年代更为久远的上古遗存,可以寻找到佟先生等人一直都念念不忘的‘夏启文明’。

我在前面说过,佟先生可不是四六不懂的杂毛老道,人家早年留学,通晓西洋古今,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