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忠诚儿女> 第十六章第141节:西冮女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第141节:西冮女侠(1 / 2)

这荒山野岭的没有人家,哪来婴儿的哭声,敌人断定这山谷里一定有人,于是一声声口令传递后,遍山的火把便循声而来。

目标暴露了,蜂拥而至的敌人上来了。为了救护周琳,指挥部队的季大队长迅速应战,他在周琳隐蔽的前方展开阻击,堵住了蜂拥而至的敌人,为周琳和那几个护产的红军姐妹迅速转移赢得了时间。然而敌人数倍于红军,游击大队很快就不能抵敌,只能边打边退,可是这里是个死山谷,只有前面的进口,没有后面的出口,再往后退便会逼进死角,形成血战。而敌人数倍于红军游击大队,这样硬拼必然导致红军覆灭,因此,他们便向两边的山坡上迂回,以求绕到敌人的后面突围出去。

激战了一个多时辰,红军游击大队终于突围出去。然而由于是黑夜之中仓促应战,又是几个方向的迂回,等到突围出来部队也被打散了,周琳和几个护产的红军姐妹不知道这是个死山谷,等退到尽头没了去路,她们只好往山上爬。

上了山梁,她们只见隐隐若若的有好几个峰峦,由于是黑夜,她们在峰峦间的行走中迷失了方向,她们本想往山谷出口的方向走,去与正在前面激战的部队会合,可是转了两个山头,山下的枪声却越来越稀疏了,而她们却仍没有走出迷谷,到后来枪声完全消失了,她们连寻找原来枪响的方向都没有了,因此她们与游击大队失去了联系。不过她们因祸得福,由于迷失了方向她们不得不翻山越岭,没想到她们所走过的茅草路竟是一条少有人知晓因而敌人没有设防的崎岖小道,几经辗转后来她们竟走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来到了南水支流小西江与南水交汇的地界。

小西江离她养过伤的渔夫家并不远,周琳思念陶斯任,想在这一带落脚,便以再到宁城去寻找他,因而又来到了渔夫家。

渔夫一家对周琳原本就很关心,走的时候他们依依不舍,这次周琳重返他们很热情,于是周琳便在此落脚。一同走出來的其他几个姐妹也由渔夫联系分别疏散在附近的老乡家里。为了隐蔽,她们都假称是老乡家里的亲戚。周琳还带着刚刚出生的孩子,她看准渔夫一家是好人,便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他们。渔夫是穷苦人,他很同情她的遭遇,看到周琳为穷苦人出生入死,更是爱戴她,因此她的孩子也一并寄养在他家。

为了坚持斗争,周琳与几个红军姐妹落脚以后,又分头寻找失散了的游击部队。然而她们得到的消息让她们更加揪心,游击部队不但没有突出敌人的重围,而且被敌人封锁得快要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原来敌人先前叫嚣,要在两个月内消灭赣南和湘赣边界的红军游击部队。现在两个月过去了,清剿成果却不大,红军游击部队虽然没有突出他们的重围,可这些游击部队都在清剿区内坚持游击斗争,照样的在打土壕,伏击白匪,于是国民党对清剿实行了“迁境移民”“连坐并村”“封山封坑”等毒辣手段,把凡是适合游击队活动地区的老百姓,全部强制迁境,把他们赶到外部地带,让他们集居在棚子里、柴草屋里或牛栏里,若不迁居或迁居后又跑回原处,即以“通匪”罪名就地枪决。

敌人“迁境连坐”的毒辣手段确是厉害,老百姓怨声载道却又不敢不迁,红军游击队失去了群众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时间都陷入在了无粮无群众掩护的空荡山林里,受了空前的困绕。这种情况,后来**的陈毅将军在他的《赣南游击词》里是这样记述的: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由此可见当时敌人封山迁境手段对红军游击部队的斗争和生活带来的是何等的困苦。

周琳探听到游击大队在敌人封锁的区域里面临如此困绕,决心要找到部队,决心在山外为部队搞到粮食。她与分散隐蔽的几个姐妹冒险再入封锁区,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游击大队所在的地方,于是周琳将姐妹们组织起来,又新发展了当地几名出身贫苦热爱红军的奇女子,组成了一支以周琳为队长的十几个人的女子游击队。为了淡化政治色彩,并便于联系群众和机动作战,她们叫这支游击队为“西江侠女”,给它坡上了江湖色彩。因为都是女人,无论联手出战还是单个行动,她们一概称为西江侠女,让敌人对她们难识庐山真面目。

她们一会扮成村姑出现在农家,出现在人流交往之中,一会儿黑衣短扣,纱巾蒙面,天马行空一般出现在拦截敌人的伏击中,显得独来独往,神出鬼没。就这样她们拦截敌人封山部队,为游击大队搞到了不少的粮食。

遭到几次伏击以后,敌人的后勤运输由陆路改成了水路,敌变我变,周琳的女子游击队就在小西江一带的南水水道上截击敌军的粮船。

那一次吴三元的粮船进入了她们的视线。她们看到船上的人一个个穿着黑狗皮,知道这不是民船,她们以为是进山清剿红军游击队的民团,这些黑狗子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加上离她们的活动区域尚远,粮船截获以后也不好转移,因此她们只一直尾追,没有及早动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