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米粒的娃娃们> 第一章下雪了,雪白的世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下雪了,雪白的世界(1 / 1)

第一章下雪了,雪白的世界,太阳泪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人,就是一茬顶一茬着了。老的死了,年轻的就会长起来。爷爷奶奶种进去,长出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种进去,长出了孙子。还能长出谷子,他想对已经入土的爹娘说,你们的坟堆上都长出了谷子,谷穗子都沉甸甸的。至于说是有多少粒米,那数不过来,就和一辈子的生活一样。

红梅听了他妈临终的话,和他好好的过日月。每天就给他做饭送饭,有空还给地里帮会什么的。庄里人都说,米粒啊,你小子是捡便宜了,庄里最好的女子都让你小子给拿下了。祖坟上都冒烟了,你看看,说上装得悄悄的,脸上装的一本正经。心里指不定乐成什么样了。他们说对了,他心里高兴了。他也就二十三四,整小了。还没有真正的经历世事了。可是,他心里有个自的想法了。过日月,就安安稳稳的,有家,有婆姨,回到家里就暖腰热炕,饭也是,要热的就热的,要凉的就凉的。都是有个好婆姨,一辈子要感激红梅了。尽个自最大的本事,让她幸福,别人婆姨有的他都有,人家没的也尽量的给她。

一年一年可是快了,夜里下了雪,厚厚的堆下了一层。还在下,不大了而已,他想起了已经离开了一年的爸妈,以往每年这个时候,他爸就坐在炕上的锅头,吃着旱烟锅子,乐呵呵的说,米粒啊,你看看,着雪下的多好,说明明年是个好年头。老话说,瑞雪兆丰年。他妈忙乱的在脚地下做饭,小脚的她走不快,就和送饭老婆婆一样。灶火上锅子里的水滚得直响,雾气充盈着整个家。如今,两个老人都不在了,不晓得那边你们过得怎么样?吃饱不、穿的暖着不、睡的好不、累不…………好的是,红梅养下娃娃了,还是个大胖小子。

红梅已经能起来做饭了。农村人,你要问一年什么时候吃的最好,那就是过年。也是一年最清闲的时候,地里也不能种地做什么,就在家里身着。过年么,一年就这么一天,不吃点好的,能对得起谁?受了一年,吃点好的,应该的。喜庆的,每个人脸上都堆积着笑容。红梅在做黄酒,昨天他给在碾子上压的米面,现在正在锅里蒸着。红梅揭开锅,用筷子在米面上插了一下,把粘在筷子头上的米面放在嘴里尝了一下,肯定的说,熟了,来,米粒,下来帮我把这倒在老盆里。他在炕上哄孩子睡觉,刚睡着,说,好的。倒在老盆里,她就开始用擀面杖搅拌,把里面的疙瘩瘩搅的差不多了,适当的按比例放点玉米制作的酒曲子,放在锅头蒙上厚被子让发酵,直到成了稠稀均匀的糊状就好了。喝的时候,拿勺子舀点,倒在锅子里搅拌,到水滚个一两次就好了。红梅搅拌了一会就累得不行了,胳膊上没什么劲,对他说,你来。她先坐在炕栏上歇会,看着炕上正睡的香的娃娃说,米粒,也能给娃娃起个名字了,你说咱娃娃叫什么好?这还真的是把他米粒给难住了,说种地种什么还能行,要说起名字就真是外行了,也不识字,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晓得。转过一想,文雅的起不了,粗俗点的还是能行的,老话不是说贱名好养活。想了一会,他说,依我看,那就叫米酒。她怀疑的说,这能行?谁家娃娃会叫个吃的名字?

这倒给他灵感了,怎么不能。没办法,主要是姓米么,再说也没什么不好的,和米有关系,挺不错的。顺口又中听,就给她说,怎么不行,能行了,就这么叫。

后来的几个娃娃名字都是他起的,四个娃娃。老大老二是小子,老三老四是女子。老大叫米酒,老二叫米团,老三叫米香,老四叫米粉。他叫米粒,婆姨人家都叫米汤。这样一听就是一家子人,最起码他是挺满意的。名字就是个称号,不要过分讲究。说得一般通俗甚至不好听的话,就是和猫狗的名字一样,就是个代号称呼而已。

四个娃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不管怎么,都要好好的挣钱了,娃娃都是挨身身的,一下子大了,都要花钱了,到时候就怕你挣的赶不上娃娃花。

补充

锅头:方言,就是靠近灶火炕的那块,也是整个炕最热的地方。

送饭老婆婆:方言,就是七心瓢虫。

身着:方言,呆着的意思。

黄酒:一种饮料,手工制作的,原料是小米。喝起来酸酸甜甜的。

挨身身:方言,就是一个岁数挨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