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时候,佛陀住在乾陀城的迭林中。有一天,一位刀姓官员,心里想:我去见沙门瞿昙(佛陀)之前还是先去见见我的老师尼揵子吧,看看我的老师尼揵子会给我一些什么嘱咐。
这位官员想完后,就前往尼揵子的住所,他顶礼尼揵子后,就告诉尼揵子他将要去见佛陀,请问他的老师尼揵子,他去见佛陀,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时,尼揵子就说:“我现在教你一个责难瞿昙(佛陀)的方法,让他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让他无言以对!”
刀姓官员感到很好奇,就问到:“老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瞿昙(佛陀),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进退两难?”
尼揵子说:“你到瞿昙(佛陀)住的地方,问瞿昙(佛陀):你说法不是为了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还是为了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他如果说不是为了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那你就问他:你与世间的凡夫俗子有什么差别?如果他说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那你就问他:如何不为一切众生同样的说法?为什么对一些人多说法,对另一些人少说法,甚至于对一些人不说法?这样就可以让瞿昙(佛陀),自食其言,哑口无言!”
这时,刀姓官员得到尼揵子的授意后,就前往佛陀的住所,粗略的向佛陀问候之后,刀姓官员坐下,问佛陀到:“你说法是为了让众生利益安乐呢?还是只是做做样子,不是为了利益安乐众生,只是想混个好名声呢?”
佛陀回答到:“我说法是为了开启众生的智慧,让他们解除身心的痛苦,最后让他们都能清净无染、安乐自在,当然是为了安乐利益一切众生而说法的!”
刀姓官员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为何你不为所有的众生平等说法呢?为什么对有的人多说法,对有的人少说法,甚至于对于一些人根本不说法!这个就是你所说的为了安乐利益一切众生吗?你说的话自相矛盾呀,你能够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佛陀说到:“我现在问你一些问题,你就按着你所想的回答我吧!如果世间的人要耕种三种田,第一种田是肥沃的良田,种在其中的粮食可以得到大丰收;第二种田,是一般的田,肥沃的程度要差很多,种在其中粮食的产量也很一般,如果天气不好也会歉收;第三种田,是在偏远干旱的戈壁之中,而且还是盐碱地,根本就无法种植粮食,如果下种,种子没有过几天就死了。如果你有这三种田,你会先在哪个田播下种子?”
刀姓官员回答到:“这个还用问吗?我肯定是先在第一种的肥沃良田里下种哦,这样我才可能获得大的粮食丰收呀,这样我才可能用大丰收的粮食去出售得到大量的钱财哦!”
佛陀继续问到:“如果第一种肥沃的良田播种完毕,你下一个播种的是哪种田?”
刀姓官员回答到:“那肯定是第二种一般的田了哦,虽然这个普通的田地无法获得大的丰收,甚至于遇上不好的年景还会歉收,但总比没有好吧,我播下种子,只是希望有一些收获就行了,也不能白白浪费掉一年的光景呀!有多少粮食出产就收获多少!
佛陀说到:“那最差的第三种田呢?你准备下种吗?”
刀姓官员回答到:“对于第三种无法种出粮食,偏远地区的盐碱地,我肯定不会下种了,我又不是傻子,知道下种后无法收获粮食,还播下种子干什么?还不如把准备播下的种子保存起来,等到来年再播种在第一种肥沃良田之中,或是播种在第二种普通的田中,这样做我至少还有收成,这样才不会白白浪费我的种子!”
佛陀说到:“我刚才说的是一个比喻,第一种肥沃的良田,就相当于跟随我出家修行的弟子们,我为他们详细的讲解法义,让他们开启智慧,让他们知道修行的正确方法。我的出家弟子们把我当成他们的慈航舟筏,我所说的法,他们都能身体力行的去实践,他们在听闻我说法后会说:如来为我亲自的说法,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按如来所说的方法修行。我如果能够在此生跟随如来,并按如来所说的教法修行,一定能够解脱生死轮回,去除烦恼罪业,清净无染,最终一定能够证得阿罗汉、菩萨、佛的果位。
第二种一般的田,就如同,我的在家修行弟子们!我为他们说法,开启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知道正确修行的方法,这些在家修行的弟子们,也把我当成他们的慈航舟筏,虽然他们在家修行,会受到很多外在的影响,无法完全按我所说的方法去修行,但是他们对于如来的教诫是非常的恭敬的,一旦发现他们自己的所做所为与如来所说的法义相违背的时候,他们就会忏悔过错,改过迁善!他们听闻如来说法后会说:佛陀为我亲自说法,这样的缘分是非常难遇的,我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法缘,好好的按佛陀所说的法义修行,这样我就可以在世幸福快乐,来世也可以再次生到善道,不会再下堕到恶道,如果经常按佛陀所说的方法去修行,最后就能证得阿罗汉、菩萨、佛的果位。
第三种无法种出粮食,偏远地区的盐碱田,就如同外道,我也会为他们说法,告诉他们正确的修行方法,他们能够接受多少,就接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