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总是做梦,睡得不踏实,早上醒得就迟。
一直睡到自然醒,春生感到身上暖洋洋的。
原来太阳早就晒到屁股。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在春生睡的被子上,暖洋洋的是阳光的温暖。
想起昨晚父亲关照自己写春联的事,春生一跃而起,命令自己:“起!”
冬天白天短,吃过早饭,太阳快要爬到头顶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春生决定“献一回丑”。裁好红纸,拿出祖传的砚台,墨是不用磨的,打开墨水瓶盖直接往里倒就是了。然后,春生左手按住红纸,右手握住毛笔,摆好造型,正式开始写对联。
可是不行,春生一点基本功都没有,握笔的手总是不听话不做主,一个劲地抖。毕竟春生长这么大,这是他第一次写春联,心里多少有点儿紧张。
先放松、放松吧。春生想起父亲讲过了一个“笑话”。之所以笑话加引号,是因为确有其人其事,此人是他们村一个父亲称之为“满瓶不动半瓶摇”的人。他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叫“今年大减产,明年大丰收”。对联初写成,此人洋洋得意,引以为荣,自以为想了一副好对联。因为那一年,春生他们家乡粮食确实减产了。“今年大减产,明年大丰收”,三十晚上乍一看,怀着一种对来年收成的良好祝愿与企盼。可是大年初一早上他再一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今年大减产,明年大丰收”,今年又是大减产,明年才能大丰收。傻眼了!
春生收起红纸,铺上旧报纸,在上面练习起来,同时对自己说,要放松。
写着写着,春生渐渐有了些自信和底气,好歹自己也写了十几年字,而且在钢笔字上确实下过功夫。虽说“隔行如隔山”,但不是还有一句话叫“隔行不隔理”嘛!
春生摊开红纸,深呼吸几下,重新开始。
万事开头难。先写什么呢?先不要写大门和正屋里的对联,先从厨房对联写起吧。
厨房里外人进来的少,对联写得丑一点没关系。这个的内容就不要变了,还按照父亲的老一套来吧。虽说春生对父亲的老一套有些不屑,但自己一时也想不出新的“发明创造”。
缸中多积水,灶下少堆薪。(灶前)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后)
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碗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写完厨房写猪圈。
养猪大如牛。(猪圈)
写到这儿,春生又想起一个民间故事。说过去有个土财主请秀才写对联,秀才欺土财主“没文化”,提笔便写,且边写边念——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可是还有一种读法却变成——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两种读法意思相去甚远。这当然是一个笑话。秀才不仅有“仇富”心理,还有点缺德。民间故事大多有“仇富”思想。
接下来写厢房,厢房也不显眼。但这时候春生已经完全放开了,开始展示自己的“才华”。春生也有自己的优势,自己读书比父亲多嘛!父亲的对联年年老一套,也该创新创新,换换新面孔了。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郑板桥)
郑板桥故居中堂上挂的这副题联,上海豫园万花楼用它做楹联。此联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春风拂柳,细雨润物的景象。上联与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下联让人联想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人运用此联表达男女之情,把春风与柳、夜雨与花,想像成恋爱中的男女,暗喻传达爱慕之情,赋予此联更深刻的含义。还有人建议把它贴到现在的洗浴中心,足疗房,似乎更妙。
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罗贯中《三国演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二月杏花八月桂”,杏花迷人,桂花芳香,不言自明。古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有志者,每见灯火伏案,每闻鸡鸣起舞,不让流年虚度。)
……
春生意犹未尽,思绪如脱缰野马。想起父亲常说的“养儿不读书,不如一圈猪”,还有书上看到的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春生手里提着的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