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他从乡间走来> 第三十六章 常驻武汉办事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常驻武汉办事处(1 / 3)

漯河到武汉,几乎一直下南。

第二天上午,春生来到武汉,在武昌火车站下车。春生之前来过武汉,但这一次是常驻。

自此,春生在武汉办事处先后两年多时间。

这里的故事更多,更精彩。

铁打的办事处,流水的供销员。春生是来武汉办事处换人的。

华青和明星接待了他。春生未来武汉之前,办事处只有华青和明星两个人。

武汉办事处是由供销科长朱祥年初创建的,创建时间并不长。朱祥创建武汉办事处后,又带着人去湖南长沙开辟新的“根据地”,只有华青和明星两个人留守武汉。

为了加强武汉办事处的力量,厂里安排春生常驻武汉。

准确地说,春生是来增援的——补充朱祥科长带人离去后办事处的人员不足。

也可以说春生是被发配到武汉办事处来的。自从和春莲断绝关系后,春生受到钱生厂长的冷遇,出差不再带着他。

办事处的工作其实很清闲,基本上是守株待兔,用不着出去跑业务。除了正常维护好已有的关系——武汉市区的机电公司和农机公司,厂里并不要求他们开拓新市场——去湖北省下面县市“布点”(建立新的销售网点)。平时,主要是节日期间,只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和《江夏早报》上打一点小广告,做一些宣传。

省外的办事处工作虽然清闲,但是老供销员,特别是结过婚的,谁都不愿意长期呆在办事处。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办事处的销售没有提成,只有死工资和固定的出差补助(省外出差补助还高一些),老供销员觉得不划算。

二是常驻省外办事处,出差时间长,且离家远,来去不便,“出家”等于“无家”。

特别是第二条让已婚的供销员难以忍受。大凡结过婚的人怎么受得了那一份寂寞与煎熬?用朱祥科长的话说,就是“瘾上来了,见到母牛都顺眼”!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基地,经济文化中心。

武汉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九省通衢,是交通要道,军事要塞。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武汉还是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

一条黄浦江把上海分“浦西”、“浦东”。人们觉得上海大,就叫“上海大”。而武汉先由长江把它一分为二,江南是武昌,江北是汉阳、汉口;汉江又把江北一分为二,东面是汉口,西面汉阳。其中武昌是政治文化中心,省政府、市政府、高等学府都集中在这里;汉口是经济、商贸中心。汉阳相对弱一些,但也有古琴台、归元寺和当时亚洲号称亚洲第一的龟山电视塔。

武汉这个城市很大,大得让春生吃惊。所以,春生觉得武汉也可以叫“大武汉”。

说了武汉这么多恭维话,但春生初到武汉,非常失望。除了觉得武汉大得出奇,对它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一是城市不美观,二是武汉人不文明。

武汉城市建筑矮小、陈旧,环境卫生脏、乱、差。跟东南沿海城市没法比。恰逢第一次到武汉的那几天阴天,武汉的天空一片灰暗,整天不见阳光。

武汉人说话粗野,特别能骂,没有粗话不开口。十分的厉害。无论男女老少,统统自称“老子”。

第一次到武汉,同事陪春生逛街,正好遇上两个女孩子发生冲突。

春生惊呆了!两个女孩子对骂之流利,语速之快,春生基本上一句没听懂,仿佛听的外语。

后来,春生慢慢能听懂武汉话,更加见识领教了武汉人的吵架水平和骂街功夫。武汉话没有“婊子”不开口——“个婊子”、“个婊子养的”……“婊子”虽然是“国骂”,但使用频率,武汉话最高。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因为对武汉人印象不好,先入为主,春生开始对武汉人敬而远之。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生渐渐地爱上武汉这个地方。

时间呆长了,春生慢慢感受到大武汉的底蕴与魅力。

武汉的城市建筑虽然没有特点和亮点,但小吃非常有特色,尤以早点闻名。走过南,闯过北的春生,他的出差体会是“南方比北方吃的好,南方人也比北方人会吃”。

提及武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武汉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为“过早”。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