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他从乡间走来> 第三十一章 被相亲(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被相亲(一)(1 / 2)

厂里安排出差,春生回家收拾行李,晚上母亲告诉春生:“明天有人来‘访亲’。”

春生无语,明天走不了了,只好在家再呆一天。母亲的话是不能违背的,只好这样了。

相亲,在春生的家乡叫“访亲”。“访亲”大有讲究的。

比如,媒人和“访亲”的来了要吃“圆子茶”,不能吃“蛋茶”。“圆子茶”的“圆”吉利,寓含“圆起来”之意,预祝亲事圆满顺利。“蛋茶”的“蛋”与“瘫”同音(苏北里下河方言),说一件事情没办成,在春生的家乡叫“瘫掉了”。关于“蛋”,春生的家乡还有一句歇后语:“鸡蛋交公粮——完蛋!”你说“蛋”字吉利不吉利?

“访亲”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包含很多内容。

相亲好像更多强调的是看人,看对方的相貌人品,言谈举止;而“访亲”不仅仅是要看人,还要“访”,“访”是全方位的,就像记者采访一样。不仅采访“当事人”,还要采访“当事人”的邻居。既要摸清对方家底的穷富,更要了解对方的口碑、“人色”、人缘,以及与邻里关系如何。“邻居好,赛金宝。”一户家人与邻里关系的好坏,更能反映其家庭的“门风”,关系到女儿(儿子)未来的幸福。所以,“访亲”无小事,更不是简单的事。男女双方都很郑重其事。

进乡入乡,入乡随俗。过去在农村有很多传统的“访亲”文化。而五里不风,十里不同俗。各地的风俗也不尽一样。

在春生的家乡,“访亲”除了上面内容,还有一点值得一说。“访亲”的常常还要看厨房间,看锅灶口堆了多少草,揭开水缸盖看水缸里有多少水?

可能有年轻朋友要问,为什么一定要看这些地方呢?怕有人不懂,耽误大家一点时间解释一下,锅灶口堆草要少,这样不容易失火;水缸里的水要满,一旦起火,可以用来灭火。看厨房间,看这些地方,就是看对方是否有“消防意识”。过去没有消防队来救火,一旦失火,如果不能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火势蔓延,无论草房,还是瓦房,顷刻之间,都会变成灰烬,最终只剩下残垣断壁。过去没有保险公司,没有理赔,火灾能将一个家庭省吃俭用,结累几辈子的财富瞬间消逝,化为乌有,然后再让这个家庭穷上几辈子,甚至子孙从此不得翻身,永远穷得抬不起头来。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把火回到“解放前”。这样的悲剧,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

水火无情。于是,逢年过节,人们常常会在厨房间的大门上,贴上这样的警示对联,告诫一家老小:

”缸中多积水,灶下少推薪。”

这是最古老的消防宣传口号。

春生的母亲是说一不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在成功阻止春生和春莲关系的同时,加强了对儿子相亲活动的频率,到处张罗着请人说媒。

遗憾的是,春生不是一个立场坚定,意志坚强的人。

自从受到春莲的冷言冷语,春生便心灰意冷,没有主动再去找春莲,更没有再去她家,连放在春莲家中的衣服也不去拿,也不想要了。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春生倔强,实际上反映出春生内心的懦弱。春生遇事犹豫,想得多,做得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生优柔寡断,不能迅速将自己的想法,果断做出决定,勇敢付诸行动。在这一点上,春生不如自己的母亲,没有遗传母亲的坚强。春生只能消极逃避。

性格决定命运。道理就在这里。

春生只能消极地逃避,常常借出差之名躲在外面不肯回来。

但是这难不倒春生充满智慧的母亲。儿子有许多出差的照片,而且都拍得很好。照片上的春生,或站立在肃穆的古迹前,或行走在如画的山水旁。照片上的春生比活生生的春生还要英俊,还要帅气。于是,母亲就把春生出差在无锡、杭州、哈尔滨、北戴河等等地方拍的照片统统拿出来,天女散花一般往外到处撒。这里面不排除春生的母亲也许有“炫耀”的心理,以此来满足一个母亲的虚容心。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每次出差回来往影集里放照片,春生都会发现里面的照片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地少。开始以为被弟妹拿去玩,后来才知道被母亲拿去送人,送给媒人。

那些失落的照片都是很好的纪念。纪录着春生年轻时代最美好,最风光的足迹。可惜了那些照片!

第十一章春生虽然心疼那些照片,但心疼也没有用。春生既不好责怪自己的母亲,更无法阻止母亲的行为,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取鱼网网空,割草刀刀有。”春生的母亲像撒大网捕鱼一样找儿媳妇。“广种薄收”的结果就是,春生终于“被相亲”。

常言道,“好吃做媒,癞呆做保。”又说,“媳妇娶进房,媒人撂过墙。”可见媒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可是偏偏有人爱做媒,而且乐此不疲。这世上有很多事,有时真的难以说得清。

这次来“访亲”的媒人,是春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