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阿凤分手,固然是因为阿凤父母嫌贫爱富,阿风耳朵根子软,听父母话,春生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春生的冲动,不够冷静,加速了俩个人的分手。
春生不该在餐桌上当面拒绝阿凤的父亲,不给老人家面子,不该把话说绝。
如果春生不在阿凤父亲面前把话说绝,也许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还可以商量。
与其说是春生冲动,不如说是春生年轻无知。当时春生还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
另外就是春生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春生虽是普通农家子弟,但是心高傲气。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曹雪芹形容大观园女儿的话,用在春生身上也挺合适。
===================
“天涯何处无芳草,小伙子,振作精神,”钱生厂长得知春生失恋,笑着安慰春生,又拍拍春生肩头说,“男儿何患无妻,还怕讨不到老婆吗?过段时间我给你介绍。”
钱生厂长不是开玩笑。在春生进厂不到一年,即与阿凤分手的第二年四月,钱生厂长把他的侄女,钱厂长二哥的女儿春莲介绍给春生:“你们先处处再说。谈恋爱这种事,全看你们俩个的缘分,别人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
“俩个人合适不合适,就像你们脚上穿的鞋,别人不知道,只有你们自己心里有数。”钱生厂长幽默地说。钱厂长一向幽默。
就这样,春生进厂后的第二次恋爱开始了。
春生和春莲还挺投缘,俩个人性格互补。
春生是外向型的性格,春莲性格内向,和阿凤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如果一定要做一个对比,那么,阿风热情如火,春莲温柔似水。
春生尤其觉得春莲比阿凤成熟懂事,比较善解人意,他们在一起很默契。
第一次约会,还是去看电影。
春生不知道现在的“80后”和“90后”是如何谈恋爱的。春生只知道他们那时候,年轻男女处“对象”,首选是去看电影。和有情人看电影是最浪漫的事。看电影浪漫又便宜。再好的电影,票价不超过五毛钱。
看电影还能“藏拙”。对于口才不好,或者特别害羞的人,如果开不了口,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与其说错,不知道说什么好,还不如不说。看电影可以一场电影从头到尾不说话。
春生和春莲的第一次约会,就是这样。一场电影从头到尾看下来,他们没有说一句话。
春生的第一印象,觉得春莲是个十分害羞,不善于表达的女孩子。
春莲父亲在外地工作,她有两个哥哥,大哥结婚后早已分开去单过,二哥在部队当兵。春莲的母亲一个人在家种好几亩田,非常辛苦。
春莲在糖果厂上班,春生和春莲相处正常后,不出差的时候,春生经常在春莲下班后和春莲一起下地帮她母亲干农活。
春莲心灵手巧,自学了缝纫,村里的女人们请她做衣服,春莲总是有求必应。
春莲和阿凤同龄,都比我小一岁,但春莲远比阿凤成熟懂事。阿凤有可能是被父母宠坏了。
春莲的感情不像阿凤那么火热,但阿凤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好像一阵风。
和阿凤相处,从一开始基本上都是阿凤主动,可是到后来,也是阿凤主动退出的。春生事先没有预感,事后阿凤也没有“打招呼”。阿凤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心高气傲,血气方刚,年轻的春生打击实在太大了,春生完全接受不了,觉得感情被欺骗,被人玩弄,被人抛弃……这些想法曾使春生一度消沉,一度非常痛苦,也使春生对阿凤产生过怨恨。
阿凤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孩子。春生的工作风光体面,满足了她在小姐妹们跟前的虚荣心。可是又有几个女孩子没有虚荣心呢?!
阿凤又是一个不愿坚持的女孩子。执着多烦恼,世人常借佛祖之口劝众生“放下”。一个学会放弃,不去坚持的人,不会活得痛苦。但同时,一个不能坚持的人,一生决不会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因为放弃即意味着背叛。——无论是背叛自己的灵魂和诺言,还是背叛别人。只有坚持,只有坚守,才能坚贞不渝。从这一点来说,坚持是一种品质,也是一个人的美德。
世事都有两面性。
===================
和春莲在一起没有和阿凤那么狂热,虽然我们也有过亲吻拥抱,但春莲总是及时地加以制止,并拒绝春生的过分冲动的要求。他们始终没有突破那最后一道防线。春莲说,要把“最珍贵的东西”留到“最美好的时刻”,成为今后他们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春莲的性格与为人,看上去不温不火,但内心同样是热烈的,而且更持久,仿佛一座沉默的火山,永远把热情埋藏在心底。
春莲是一个沉静稳重的女孩子,不爱多说话,表面上看似柔弱,实际上内心很坚强,凡事有主见,总有自己的想法。
春莲虽然与春生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