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武不高兴了,一个“烂货”还把自已标榜成个纯真的“姑娘”?他姆妈的!老子不是基干民兵排被撤销,张国庆只会喂空心汤团,犯得上这样低三下四来向你“求助”?徐武说:
“你领不领情随便,向**保证!慧丽,实话告诉你,要不是‘东方厂’离家近,我还真没打算来。帮不帮?慧丽,你说句话又不会少块肉,真是的;难道我在蚕种场待你还不好?”
丁慧丽说:“徐武,你也太抬举自己了!现在‘东方厂’说句要裁员,建工队个个都神兮兮地,紧张得要命。徐武,我现在也是泥菩萨过太湖。既然你有好地方去,何苦来凑热闹?弄得林主任为难!”
徐武被“呛”到壁上,嘟了一句,“狗眼人低!”转身走了。
四个人中对能否进“东方厂”,朱丽雯最安心,与林木森尴尬地相处,她宁愿在钱北教;金德江无所谓,在灰里土里水里作事,还是在蚕种场安稳(凭林木森的面子,甘雪不会不与他签合同;一旦作二三年长年工,碰上机会还能转正。);钱红英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建筑是男人的活;只是昨晚杨慧丽一番说,大家一阵哄,几个人相邀进了城。徐武则是满怀信心而来,怎么也想不通是这么个结果。
共同的命运会产生共同的相怜,激起共同的动荡、不安份。将近四年的“插队”,“知青”们似乎更团结,因为相同的命运促使着他们要相互扶持;“杀”出一条路,其实,在期盼着回城的机遇面前,他们的内心已失去了情义,就象面临着一座“独术桥”,谁能幸运地踏上去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落”在身后。情绪一稳定,几个人真象是来望林木森一样,嗑着瓜子,喝着茶,海阔天空地闲扯。
林木森见徐武不出烟不冒火地生闷气,猜到是在丁慧丽那里“碰壁”了;他手表,说:
“走吧!‘大三元’。钱红英要吃‘大三元’的‘荷叶鸡’和‘洗砂团子’。”
钱红英说:“我不骗你们,‘荷叶鸡’真的好吃,我还是过‘十三岁’时吃过一次,我家加起来六口、四个小孩,稀奇的是继父两个儿子和我和妹妹正好相差一岁一个。哪天,全家来到‘大三元’;每人一个‘洗砂团子’,还叫了什么我记不住,只知道‘荷叶鸡’真好吃!好香,好……反正好吃……后来,我弟弟过‘十三岁’,四个小孩都想去吃‘荷叶鸡’,继父没答应,说,半只‘荷叶鸡’比买只老母鸡还贵,结果买了一斤肉,三斤马钤薯,红烧,继父还说是过赫鲁晓夫的‘**生活’。”
大家都笑了。
“大三元”的“荷叶鸡”林木森吃过一块,是帮周鑫画《月》哪天;周鑫说“荷叶鸡”是著名的江苏菜,也是“大三元”的“招牌菜”。
烧制“荷叶鸡”并不难,将鸡大骨架去掉,劈成两半,用番茄酱、黄酒、盐、酱油、白糖、胡椒粉、花椒、八角等涂抺表面掉入油锅炸至金黄色,用荷叶包好,蒸烂。鸡肉配以猪板油,蒸后肉质鲜嫩、滋润、油而不腻,融有荷叶的甘美清香。吃时打开荷叶,清香四溢;色泽橘红亮丽,香郁扑鼻,酥烂脱骨;粉质香糯,咸中带甜,滋味鲜醇。“大三元”的“荷叶鸡”是作“下酒菜”配的,鸡肉分切成块,一只鸡分装三四个荷叶包。
“洗沙团子”则不同。说豆沙馅团子并不稀奇,不就是赤豆加糖而已。可“洗沙”的工序就挺麻烦。先得将赤豆用旺火煮三个多小时,再改用小火焖一个多小时,使赤豆酥烂,倒入淘箩;将水徐徐淋入,同时用手不停地推擦酥烂的赤豆,直至细豆沙全部流入淘箩下面的大盆里。待细豆沙静置后,筚去上面的余水。另将猪板油剥去皮,稍烫,切成小粒,加白酒拌匀;再加拌白糖,掺入豆沙,捏成豆沙馅。“同春楼”的甜粽用的就是“洗沙”,蒸煮熟,猪板油渗进豆沙,格外香甜。团子粉糯米居多,包馅收口,放置粽叶上蒸熟,吃时糯软润湿,入口油而不腻,带有粽叶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