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了十月二日;推算一下,农历九月初三了TXT下载。林木森脑海掠过白居易词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秋夜寂凉。龙溪河水静静地流淌,偶尔几声虫叫都有气无力,凄凉地……
林木森能到庭院里散步后,王建华也另有任务,打了被包离开了“105”全文阅读。林木森生性好静,整天眉结不展,心事沉重。此时只要大牛不寻碴,更没开口的闲趣。大牛是个老实人,是一个“闷葫芦”,没人起头,他满肚子的话象一团乱丝找不到头。大牛又不参加“治保会”的日常行动,在“治安大队”里也没有朋友。俩人在屋里时,就同庙堂两个“泥菩萨”,相互望着不开口。
大牛想了一阵,还是挺认真地将林木森的沉默寡言现象向陆宝林作了汇报;陆宝林不屑地一笑,说:
“这就是臭知识分子的德性!他们平常思想偏激,什么**言屁话都敢放;遇上事就他姆妈的蔫了。对他们的‘改造’,既要开展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还要作冷处理。你不去理他,看他还会有些怎样的表现。先孤立他,让他去猜疑,去想,拖垮他的傲慢臭德性,迫使他自觉地去触及灵魂了,我们在意识形态的斗争才能取得彻底胜利!”
大牛一个劲地朝陆宝林眨巴眼睛搔挠头,半天也没弄懂。回来熬不住,将话与林木森学说了。
林木森听了,半天没做声;他知道,短时间是出不去了。
林木森开始安排“作息”,每天早饭后,大牛都会外出至少二三个小时,林木森便上“体育课”。
六八年,学校“复课闹革命”时,学校“军宣队”的战士想使不安稳的“革命小将”收心;他们上不了“政治课”,便教授了一套“格斗拳”。教了半个月,有“革命小将”发现了严重的问题,严正地提出“黑五类”的“狗崽子”不能学,“他们比谁都练得认真,大有想搞阶段报复的嫌疑!”大字报一贴出,别说“黑五类”,连带有“灰色”的家庭子女也都不敢上“军训课”了。“革命小将”们又忙于革命事业,学校操场上只有几十个人,“军宣队”左右不是,好在“工宣队”捧着“芒果”进驻了学校。子弟学校的“工宣队”由主管工厂派出,对学生家庭知根知底,“革命小将”们呆在校园,上了几天课,又开始了对同学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
林木森挺喜欢“格斗拳”,可在学校不准练,在家不能练,只好练练基本功——扎马歩。初到钱北,林木森还想练“格斗拳”,一套拳刚刚拉开架式,被舅舅拦隹了,对他说,“钱北不许习武。”再一打听,还真是。
钱北过去是太湖口岸商埠,自然成了“江湖码头”。“洪门”、“清帮”还有“短刀会”都在街上设有“茶馆”。加上太湖上土匪猖獗,各村以“大墙门户”为首建有“团练”,安境护民。农闲时,还组织村里十二岁以上的男丁,请拳师教授习武。解放后,湖匪剿了,帮会取缔了,社会安定了,“大墙门户”全被打倒了,“团练”也解散了。有了农会,有了民兵,为了彻底清除湖乡剽悍残余习气,“重匪区”严禁习武,收缴了枪,民间的刀枪剑杈也收缴了。尚武爱好者也只是农闲时聚在当年的“习武场”,南街戏台看场、现在三队的晒谷坪上,拿当年留下的残缺石锁、石磨练练臂力。
“知青”们也去“习武场”捧场子。晒谷坪的一角没铺水泥,从重到轻,一字排开七八个石锁、石磨。农村小伙袒露结实的胸,轮流上前,从轻到重,一个个地试。在赞叹、哄笑声中,敢上场的越来越少。徐武举到第四个,林木森试过第三个,金德江跃跃欲试,自叹臂力不够没敢上。晒谷坪上一片激励声,“知青”们却懒散了。
晒谷坪上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七队、田家圩的三叔公,他是钱北为数不多的拳师。有话说,“穷打棍,富习武。”习武人终年在刀枪剑杈里练,还要四乡去切磋、访友,家里没粮没钱供不起。三叔公中等个,身材并不魁梧。当年三叔公出门是“头顶天,脚踏边”( 杭州俗语,头上要戴“天章”帽子,脚上要穿“边福茂”鞋子,这是杭州的两家名牌产品),一领竹白长衫。来到习武场,双手一背,自然众人请他 “指教”。他口称“不敢”,却走下场来,站在最大的石锁前。双手交换着把衣袖 挽上半截,舒口气,左手将长衫一撩,右腿抬起,脚背弓直,画个圈,重重地踩下,一个马步,右手握住石锁柄,一声“起!”石锁离地,晃动两下,舒口气,又一声“起!”举过头顶。三叔公再略舒气,“登、登、登”三五步来到场中间,放下石锁。他面不改色,却一拱手,说:“不行了。实在丢丑!请哪位仁兄帮忙归位?”四周一片寂静。三叔公在众人赞颂中,把脚一抬,甩袖撢撢鞋面,扬长而去。
在这里练“格斗拳”更不行。林木森便扎马,双脚肩宽,脚尖平行,两膝外撑,胯前内收,含胸拔背,凝神静气。久未劳动,筋骨酸疼,坚持下来,呼吸渐渐自然,蹲姿也能作到深、平、稳。扎马是种桩功,能使腹部肌肉缩进,腿步肌肉紧张,能有效的提升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的反应能力,以达到全身性的综合训练。一段时间的坚持,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