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们临行前有过什么吩咐吗?”
曹纯道:“大王只说了一句话,让我们全部听从相国大人的调遣。”
接着,荀彧又询问了一下曹纯等人陈留的战况,当得知燕军分兵五路攻取魏国的时候,他不知不觉便皱起了眉头,又垂下眼帘看了一眼手的当归,自言自语地道:“看来大王早已经谋划好了出路,否则的话,也不会将原这片大好的河山拱手相送……当归当归,就是让我尽快的赶回去啊……一旦从定陶撤兵,燕军就会形成夹击之势……”
曹纯道:“相国大人,你说将大好河山拱手相送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你们长途跋涉。也该累了,今天暂且休息一天,明天一早,立刻兵攻打燕军大营。”只一瞬间的功夫,荀彧便已经在脑海想好了万全之策,对曹纯等人说道。
曹纯、李典、乐进、于禁也没说什么。四个人“诺”了一声,便一同离开了大厅。
出了大厅,走了没几步,曹纯便停下了脚步,对身后的李典、乐进、于禁三人说道:“你们跟我到房间里来。”
话音一落,便径直朝自己的客房去了,李典、乐进、于禁三人面面相觑一番后,也跟了过去。
到了房间,曹纯坐在床沿上。便对李典、乐进、于禁三个人说道:“三位将军,请坐吧。”
李典、乐进、于禁虽然不明白为何曹纯会突然把他们叫道房间里来,但是都感到了一丝不寻常。
曹纯是曹仁的亲弟弟,在整个魏国,一直作为虎豹骑的统领,备受曹操的信赖。虽然官职上并没有李典、乐进、于禁三个人高,但是毕竟他掌握的是实权。
反观李典、乐进、于禁三人,名为将军。但是领兵不过千人,有时候还一直是光杆司令。最郁闷的是于禁。当时魏军占领青州后,曹操先是任命于禁为青州刺史,领兵三万驻防青州,以防止冀州的燕军。但是于禁当青州刺史才刚一个月,曹操就将他给调回了昌邑,反而任命让夏侯渊出任青州刺史。并且同时肩负其许州刺史,统领青州、许州所有兵马。
李典、乐进、于禁三个人分别坐了下来,一起拱手道:“不知道曹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曹纯一脸铁青地说道:“三位将军跟随大王也已经很久了吧?我记得,大王当年应邀起兵讨伐青州黄巾的时候,三位将军都已经投靠大王了。当时还是大王手下的一名牙将,对吧?”
李典、乐进、于禁三个人都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望着曹纯,期待着他的下。
“三位将军跟随大王已久,出生入死,又多次扭转战局。李将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还替大王挡下了一支冷箭吧?”曹纯继续说道。
李典点了点头,说道:“都是些陈年旧事了,还提他做什么?”
“呵呵,有些事,提一下是有必要的。乐将军,我记得你曾经替大王挡下了一刀,那一刀还差点要了你的命,到现在你胸口的伤疤还清晰可见……”
“曹将军,为大王出生入死,乃我之本份,虽死无憾。”乐进打断了曹纯的话,说道。
于禁见曹纯将目光移到了自己的身上,便急忙说道:“说来惭愧,我跟随大王五年,大小战斗参加无数,却从未替大王挡下过一刀或一剑……”
“唉……于将军此言差矣。想当年青州兵犯上作乱,夏侯元让严重失职,一时间无法阻挡,青州兵一度攻入大王主营,若非于将军及时带兵赶到,镇压了犯上作乱的青州兵,大王以及我等早已经去见阎王爷了,所以说,于将军的功劳最大。”
说完,曹纯便停了下来,再一次环视了一眼李典、乐进、于禁三人,接着说道:“我之所以将旧事重提,就是想让三位将军知道,三位将军为魏王以及魏国所做的事情,连我都铭记于心,更别说是大王了。而且大王也常常在我身边提起三位将军,之所以一直把三位将军留在昌邑,不让三位将军冲锋陷阵,就是因为疼惜三位将军,算是知恩图报的一种表现。另外,三位将军的官职和俸禄也远远高出我等曹氏、夏后氏的将领,这就足以看出,大王对三位将军厚爱有加。”
话音一落,李典、乐进、于禁三人心的种种不平,以及内心的不愉悦,在这一刻仿佛得到了释放,仿佛真的就像曹纯说的那样,曹操不让他们带兵,把他们留在昌邑是为了他们好。而且,他们三个人的官职也确实比其他曹氏、夏后氏的将领要高,俸禄也比他们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都感觉到曹纯在给他们敲边鼓,也明白曹纯这番话的意思。但是,三个人和曹纯相处的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对曹纯的为人还是比较清楚的,他们并不认为曹纯能够说出这番话来,今天所说的话,很有可能是得到曹操授意的。
魏军已经趋于败势,从刚才荀彧的话里,也能听出来。曹操有意让荀彧从定陶撤军,也就是说,故意放弃了在原立足的机会。估计是曹操害怕这个时候自己的内部会出现谋反的现象,所以假借曹纯之口,先给他们三个人打一针预防针。
李典、乐进、于禁三人共事多年,某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