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女婢叫道:“扶太后娘娘回南宫休息。”
林南见董太后被人扶走了,便对何进道:“大将军。末将在诛杀十常侍的时候,不想赵忠等人挟制了陛下,以此为要挟,陛下想要挣脱,结果一不小心便撞到了赵忠的剑上,陛下就这样驾崩了……”
现场的布置十分的逼真,让人丝毫无法怀疑。眼见为实,大家心中对刘宏的突然驾崩终于得到了释怀。但是,隐匿在诸位大臣身后个头矮小的曹操,却透过缝隙看到了其中的一丝不寻常,而且当他看到林南脸上那一抹似有似无的微笑时,他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
此时何进的脸上带着三分忧郁,心中却是七分的喜悦,刘宏的突然驾崩早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也远远超过了他能控制的能力范围。但是,刘宏的驾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天赐的良机,他此时的政治嗅觉突然变得敏感起来,脑海中浮现出来了自己的外甥继位为大汉的新帝,而自己也将触摸到权力的最巅峰。
他急忙向前走了两步,然后转过身子,冲所有在场的人大声喊道:“陛下驾崩。国之动荡,群臣莫不悲伤,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先帝未曾册立太子。但皇子辩乃先帝长子,理应嗣位为大汉的新君。”
“大将军说的对,皇子辩自小聪慧,又是皇长子,理应继位。”袁绍随声附和道。
诸位大臣也都觉得在理,刘氏宗亲也都知道这是何进打的如意算盘,然而刘辩确实是皇长子,虽然他们不情愿看到何进独霸朝纲,但是也无可奈何,或沉默不语,或随声附和。
皇帝的突然驾崩对于任何参与过密商的大臣来说,都是无比的震惊,铲除十常侍居然连皇帝也驾崩了,更何况何进如今气焰正盛,似袁氏这样的世家也都归附于何进,其他人根本无法左右大权旁落到何进之手。
倒是宗正刘虞尚有几分罡气,在众人都没有发表异议的时候,挺身而出,朗声大喊道:“如今尚不是讨论嗣君的时候,理应先调查陛下驾崩的原因,并且发布国丧,然后才能商讨嗣君之事,此为大汉伦常,我作为宗正,岂能坐视不理?”
刘虞的话语里颇有几分暗指,立刻引来了刘氏宗亲们的随声附和,以及其余各大臣的热烈反应,毕竟大汉的规矩在哪里放着。
何进抵挡不住众位大臣的压力,见袁绍朝他使了一个眼色,当即会意,朗声道:“陛下驾崩,此乃国之大丧,本府身为当朝大将军,理应起到匡扶朝政的责任。现在请大家到安福殿,这里自有人处理。林将军,请率领羽林郎护送诸位大人去安福殿。”
林南不想听何进的话,但是现在就属何进的官职最大,而所谓的文武百官,无非就是那些在大将军府里参与过密商的人三公中的太尉、司徒、司空都不在,自然是何进说的算了。他也不去计较这事,自己弑君的事情已经洗脱了嫌疑,下一步棋就是该设法离开京畿了,宫中的勾心斗角太过复杂,他不想陷入党争里。于是,他当即带着所有的羽林郎护送着众人离开了合欢殿,而袁术所指挥的虎贲甲士则接替了合欢殿,负责善后事宜。
袁绍见众人都离开了,便急忙对身边的何进道:“大将军,如今十常侍已经铲除,而先帝的驾崩虽然是个意外,但却也是一个契机,越是这个时候,大将军越应该步步为营。属下以为,应该立即调集北军中所有的军队进城,以军队作为威胁,威逼百官承认大将军的实力。将大汉的权柄紧紧地握在大将军的手中。”
何进听完之后觉得非常有理,急忙从怀中掏出了调集军队的虎符,亲自交到了袁绍的手中,并且对袁绍道:“本初,你速速带着本府的虎符去北军调集军队,事成之后,本府定当让你位列三公。”
袁绍脸上一喜。当即朝着何进拜谢道:“多谢大将军,下官这就去北军,定当不负大将军所望。”
林南带领羽林郎护卫着诸位大臣去安福殿,刚走到一半路程时,便见刘表凑了上来。
“林将军,能否借一步说话?”刘表走到林南身边时。便轻声问道。
林南早有预感,皇帝驾崩之后,原来联合起来共同铲除十常侍的小团体必然会顷刻间瓦解,外戚大将军何进必然会成为这次宫变的最大受益人。然而,向何进倾斜的汉室宗亲一派,必然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借此机会站出来分一杯羹。想与何进分庭抗礼。除此此外,朝中那些名门世家也会纷纷做出自己的选择,朝政大权的重新洗牌必定会带来一股股暗流涌动的局面。
“刘大人,有什么事情吗?”林南不想参与任何党争,皇亲国戚也好,士族世家也罢,在这个大汉政权最为松动的时候,他要做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赶紧离开京畿,在那些为争权夺利的人发生火拼之前离开,去发展自己的地盘。
“先帝的驾崩虽然是个意外,但是十常侍也彻底被根除了,林将军可谓是这次铲除奸佞的最大的功臣,然而先帝驾崩的意外,却给何进造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何进是外戚。身为当朝的大将军,手中握着北军数万兵马,一旦新帝登机,他必然会成为权倾朝野的最大权臣。我大汉历经外戚和宦官专权多年。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