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了,林子轩即便不死也不好受。那样一来,杨广就不会在他没有完全康复之前启用他。
身为一个博览群书的文人,他从医书上看到过一句话,那就是一场大病会对人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即便病康复了,身体的损伤也不是那么轻易补回来的。就像现在的林子轩一样,尽管他现在还很年轻,有充足的时间和药物。他的病迟早会康复,但是他的身体底子会随着这次大病丧失很多元气,以后要是再遇上个大病小情的,说不定就会一病不起。所以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尽量让林子轩多的消耗自身的元气,那样等到他年岁再大一点。自己就会垮下去。
这样深层次的布局,能够在十几年后才能出现的效果,整个大隋除了自己谁还会拥有呢?
也的确,如果让林子轩知道他此时想法的话,恐怕会以为这个人也和他一样是穿越过来的。毕竟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够知道生病一次会对身体造成很严重的损失,因为这是后世科学验证过的。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虞世基的才能已经被严重的低估了,不管是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历史的书写者,都严重低估了他的能力。
想到此的虞世基急忙站出来道:“陛下,林子轩深受重伤。短时间之内恐怕不能过度操劳,也不宜进行长途跋涉,所以臣的意见不如派遣几名御医携带大量的药物,前往辽东进行诊治,这样即免除了林将军的跋涉之苦,也能体现出圣上对臣子的关爱。”
“爱卿所言甚是有理。”虽然杨广没有虞世基想的那么多,但是他也觉得林子轩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宜进行长途颠簸。更重要的是林子轩是他看好的人才,他绝不希望林子轩出现什么差错。
“传朕旨意。让太医院选择两名经验丰富的御医,从御药房选取上好的药物,前往辽东为朕的大将军治病。”杨广吩咐道。
吩咐完这件事之后。杨广又道:“传朕旨意,再次征召百万将士,朕十日后要率大军北上,再征高丽。”
杨广的话一落,整个大殿中的大臣们都变了色。谁也没有想到,杨广这个时候居然要三征高丽。一个个的脸色都十分的难看。
眼下中原还处于炎热的季节,可是辽东却已经入秋了。如果这个时候三征高丽。那么大军一路北上,等到达北平郡之时。最早也会进入九月。等到进入辽东的时候,就是十月了。那个时候,整个辽东已经进入了冬季,不说一路上的雨雪纷飞,路途泥泞难行,就是这寒冷的辽东北风,都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这大殿之中再坐的大臣们,正月从洛阳出发,已经随着杨广在外折腾了快一年了。大臣们年纪普通偏大,这个时候再北上辽东,那真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虞世基急忙出列道:“陛下,万万不可!现在已经快入秋了,这个时候行军,后勤根本无法维持。等我军到达辽东之时,最起码得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天寒地冻,道路艰难,极不利于行军。况且这样的气候行军,将士们定将有大部份冻伤,到时就是到达了辽东也无法做战。更何况,如今虽然元杨二逆初平,但是天下盗贼蜂起,正是需要陛下坐镇中原,这个时候又怎么能再北上辽东呢?要出兵辽东,最起码也得等到冬季过去,明年开春之后才能北上。”
要说暗中算计人,虞世基不在任何人之下,但是要说到行军,那就要了他的老命了。
杨广不满的道:“辽东之地,自先皇开始,已经征伐三次,损兵折将已过百万。如今林子轩已经拿下了了辽河一线,此时怎么能就此放弃。朕当率领大军北上,趁此机会一举东平高丽。”
“陛下,辽东确实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到需要陛下当此时节北上。我军主力现在中原,距离辽东太远。而且正在各地平叛,要想短时间之内调集起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如今林子轩已经拿下辽河一线,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从军中调派一员上将,兵不用太多,有三五万北上足矣。有辽东坚城,再有三五万精兵,而且辽东城中还有充足的粮草器械,不用再从中原输送,那么绝对能守住辽东城。只要坚守半年,等到明年开春过后,陛下就可能派大军北上辽东,以辽东城为前进基地,一举东平高丽。”
行宫中不算奢华宽敝的犬殿之中,虞世基的话一落,就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拥护。现在谁也不愿意跟着再来一次三征高丽了,再征下去,大家老命都要没了。
杨广有心想要不理这些大臣。可是想想众位大臣说的确实在理,朝廷的主力大军正在各处平叛,确实不可能在在短时间之内聚集起来。而且各地叛乱对于粮食的收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没有了粮食就是再多的军队也会不战而溃。
所以为了他的绝世武功,为了踏平高丽的目标。杨广只好强忍着道:“那依诸位爱卿之见,朕当调派哪位大将领兵前往?”
裴蕴起身道:“臣推荐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将军领兵增援辽东。裴仁基将军如今就驻守在河间郡,离辽东不远。且裴仁基大将军帐下有五万兵马,其中更有一万精骑,更兼其长子裴行俨有万夫不当之勇,号称万人敌。其次子裴行俭足智多谋。,上阵父子兵,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