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直接否决,根本就不会和大臣商议,他心中其实已经同意,只是需要众人替他找个理由。
宇文化及便小心翼翼问:“不知独孤相国为何要反对这个任命?”
文化及不愧是杨广肚子里的蛔虫,对杨广的心思了如指掌,杨广确实已经同意了这个任命,李渊在最关键的时刻弹劾元弘嗣,便给杨广留下极好的印象,他当时便决定要重用此人。只是他需要摆出姿态和重臣们商议一下,同时希望重臣们能给他一个重用李渊的理由。
杨广道:“独孤相国是认为李渊资历和能力不足,不足以担任太原留守这样重要的职务。”
宇文化及摇摇头笑道:“这个理由臣认为站不住脚,李叔德历任陇州刺史、荥阳太守、楼烦太守、殿中少监、卫尉少监,资历哪里不够。至于能力,圣上可以看吏部对他的考评,臣曾经掌管过吏部,对这个有一点印象,基本上都是上上考评,所以臣不同意独孤相国的理由。”
杨广点了点头。裴矩、虞世基和宇文化及的意见都差不多,其实杨广心里也明白,独孤震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李渊是他外甥,他需要做个姿态。但他未必是真的反对,所以才用资历和能力不足这种很容易被驳例的观点来做理由,这也就是独孤震的狡猾之处。
杨广沉吟一下,又对宇文化及道:“可李渊毕竟是关陇贵族。”
这句话真正说到点子上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宇文化及必须在这个问题上给杨广一个理由,这也是杨广召见宇文化及的原因。
宇文化及心中早有腹案,便微微笑道:“陛下。所谓欲擒才须故纵,陛下要铲除关陇贵族,怎么能不讲究一点策略和手段呢?关陇贵族要打压。对他们的核心人物打压,但也要拉拢,对一些无足轻重的人拉拢,比如李渊,此人胆小慎微,性格软弱。陛下把他从荥阳郡调去楼烦郡,要是别人早就嚷起来了。可是他却忍气吞声接受,由此可见此人的软弱。陛下用此人,既是对关陇贵族的一种安抚,同时也是对贵族贵族的一种迷惑,同时也可以从内部分化他们,可谓一箭三雕。”
杨广点了点头,“爱卿的意思是同意这个任命,是吧!”
“正是,臣同意这个任命,另外臣建议在任命李渊的同时再将元弘嗣贬谪,这样更能起到分化关陇贵族的作用。”
宇文化及对于杨广实在是太了解了,李渊对元弘嗣的弹劾,才使杨广对李渊刮目相看,说明杨广心中已经决定对元弘嗣动手了,所以他需要在捧李渊的同时,再踩一脚元弘嗣,这样一褒一贬,李渊的四大箱黄金便能稳稳进入他腰包。
宇文化及的意见给了杨广一个充足的理由,杨广终于下定决心,提笔在虞世基的推荐书上画了一个‘敕’,正式同意了对李渊的任命。
宇文化及心中大喜,四箱黄金终于落袋为安,但他却不敢告退,杨广只说了李渊,还没有说元弘嗣,一种直觉告诉他,元家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杨广将李渊的任命奏折扔进批准篮子中,将笔放下,他背着手走到窗前,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在第一次高丽之战没有达到目的后,他便在考虑发动第二次高丽战争,但林子轩却劝他不要急于作决定,观察各方面的动静,但两个月过去,他却没有任何发现,杨广心中又有几分按耐不住了。
“宇文爱卿,朕对上次征伐高丽的战役很不甘心啊!”杨广轻轻叹了口气
宇文化及心中一跳,朝中的大臣曾经有很多都暗示过他,杨广还想再打高丽,他似信非信,但现在看来,确实是有这个意思。
杨广回过头注视着他,他是想听听宇文化及的意见,宇文化及心中一慌,这件事事关重大,他还没有考虑好不知道怎么回答,万一一个回答不好,惹恼了杨广可就不好了,在这一瞬间他的脑子中想出了很多种借口,终于他想到了一个最好的借口,他看着杨广小心翼翼问道:“陛下,不知林子轩是什么态度?”
他将林子轩拿出来当自己的挡箭牌,这样就会给他自已争取一点时间,杨广缓缓道:“两个月前,朕就问过他,他建议朕不用急于做出决定,多观察各个势力的动向,可朕观察了两个月,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动,让朕有些失望,朕就想问问你的意见。”
宇文化及心中一阵嫉恨,他居然比林子轩晚了两个月知道这个消息,这说明在有些问题上自己还是比不上林子轩在杨广心目中的地位。就在这时,他脑海里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个对策。一个对自己极为有利的对策。
“陛下,如果臣站在林总管的立场上也会向陛下说这样的建议,毕竟这是目前来说最好的建议。只是他毕竟太年轻,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并没有考虑好。”
杨广听完转过身,饶有兴致地注视着他道:“你具体说说!”
宇文化及此时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天下大乱,这样他才能够乱中取事,他身为大隋的宰执之一,他比谁都清楚现在大隋的政局是什么样的状况,而且一旦大隋的政局稳定下来,他趁乱起事的希望就会落空。
“不知陛下想过没有。为什么关陇贵族迟迟没有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