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风云大赵> 第二章 我王大赵(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我王大赵(10)(1 / 2)

良久,两军士兵才各个退归本队,桓齮又提气大声道:“赢横行,你听着,我桓齮败于梦郎将军之手,而梦郎不杀我,我感梦郎之恩,决定退兵,我自知这有违王命,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今日就决定退兵,任何人不得再有异议!”

赢横行听到这里在心中暗骂了一句道:“有异议又能怎样,现在军心已倾向罢兵,我纵使想持王命而违抗军令也做不到了,毕竟法不责众,大王还能拿这十万人怎么样?只是你桓齮就别想好了!”

却听桓齮稍微顿了一下又道:“梦郎兄弟,你且回本队,我有要事要和赢横行说。”

孟阙知这或许涉及某种军事机密,自己在侧的确不便,于是用“擒龙功”把秦戈从地面抓回手中后,退归本队,又勒令部队后退了数十步才罢。

桓齮又道:“赢横行,你且过来!”

赢横行虽不情愿,但这也是军令,于是下马走到桓齮面前,桓齮却不曾低声,而是提气高声道:“赢横行,你带着全军回归秦国后,上复大王,就说我桓齮有负君恩,无颜再见大王,某去也!”

他这句话秦军,也包括赵军都是全军皆闻,不知多少人喊了一声“将军不可!”,孟阙更是大呼道:“大哥不可!”同时飞步赶来。

但为时已晚,桓齮的龙渊宝剑早已刺穿心脏,登时气绝。

赢横行一怔,然后似乎也终于受到了某种感动,噗通一声跪在桓齮的尸体前,磕了三个头。

这一举动立刻影响了众人,战场上两军的全体将包括孟阙都跪在地上对着桓齮的尸体大拜了三拜。

待众人拜毕,赢横行忽然“嗖”的一声从桓齮的尸体上拔出龙渊剑,然后反手一剑割下了桓齮的头颅,用手提着发髻站了起来。

孟阙先前为救桓齮已然飞步赶近,这时见赢横行剑割桓齮的头颅,大怒之下又纵身冲前,等赢横行站起身时,孟阙的秦戈芒影已经逼在他的颈间。

赢横行毫无惧色,冷冷的道:“梦郎将军,人皆道你智贯天下,不想你竟连桓齮将军为什么要死都看不出来。”

孟阙一怔,心中忽动,于是收了戈影道:“你且说说看,我桓大哥为何要死!”

赢横行道:“桓将军若不死,不过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回国请罪,则桓将军本人难逃一死,亲族也必受株连,一条是逃亡他国,则大王一怒之下,也必杀桓将军全族以泄愤,而桓将军自杀谢罪,大王或能怜他忠义不能两全,而罪不及他的亲族!我相从桓将军有年,焉能不知他的心意,他叫我到他跟前就有相托之意,只不过若直说,恐我不允罢了,他一自杀,我就完全明白了他的心意,我割下他的首级,也不过是献于大王,再为他开脱几句,免得罪及他的亲族罢了。”

孟阙听罢陷入了沉思,他自然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桓齮是在数年后的一次攻赵战役中被李牧打败,不敢归国,乃逃亡燕国的,秦王政一怒之下,将他的亲族杀绝,而后荆轲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用亲族被杀之事刺激桓齮,道,你若想报仇,当献头于我,让我取得秦王的信任,而杀秦王为你报仇,于是桓齮道,我*夜思念报仇,苦无办法,今幸得你教我,于是自刎,他的头遂和督亢地图一起作为献礼成为了荆轲刺秦王的道具之一。

那么如果当时桓齮不是战败逃亡,而是自杀谢罪,他的亲族还会不会被杀,这还当真是一个费人思量的问题。

没有人真正想死的,就是桓齮这样的英雄侠士如果不是激于“义愤”,也绝不会选择自杀,今日他无疑也是激于一种“大义”,自己或许真的应该让赢横行把他的头拿回去献给秦王,看看能不能挽救他的家族,于是道:“如此也罢了,你且将桓大哥的尸体也带回去吧。”

赢横行道:“那是自然。”

于是孟阙退归本队,赢横行唤桓齮的两个亲兵来收尸。

两个亲兵中有一个叫彭战的,他来到桓齮的尸体旁,想起桓将军的恩义,忽然抚尸大哭,这一下引得两军中不知有多少男儿落泪,孟阙也泪眼朦胧,忽然他高举黄金秦戈,慷慨悲歌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两军中无数男儿齐声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激情”处,泪眼模糊中,孟阙仿佛看到十万青铜军团征战四方,以炎黄的名义横扫全球!

**********

赢横行引全军回归秦国,邺郡之围遂解,而攻魏的杨端和恐孟阙移兵助魏,遂收缩兵力,停止攻击蒲阳,只在垣城内外布置兵力,同时派人回国求援。

孟阙将兵力一分为二,一半由东郭擎等原来的五十名亲兵(一百亲兵早已在组建这只十万人的部队时就升为各级军官了)带领回国帮助李牧抗燕,一半与魏合兵一处,与杨端和争夺垣城——其实也有监视邺郡之意,毕竟谁也不能保证秦兵不会去而复来。

孟阙与龙阳君率领的魏军和杨端和相持多日,未曾赶走秦军,杨端和派回去的使者却回来了,可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求来救兵,反而带回来了个传旨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