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儿去了哪里?”
那丫头忙笑道:“老太太,你忘了吗,老爷给瑜二爷请了一位先生,瑜二爷上学去了。”
贾母又问道:”瑜儿是自己去的?”
那丫头答道:“是呀,瑜二爷和老爷说他非常喜欢读书。”
贾母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这孩子,不光和他祖父长得一模一样,连性子都一样。”
这时,门外通禀,说赖嬷嬷来了,贾母忙说:“快让她进来。”
赖嬷嬷是在荣国府中极有体面的老嬷嬷,荣国府的大管家赖大,便是赖嬷嬷的儿子。
对于这位赖嬷嬷,丫头们不敢有丝毫怠慢,在贾母吩咐看座后,麻利地扶着赖嬷嬷坐了下来。
赖嬷嬷年纪已高,早已不在荣国府中当差,而是在自己家中享清福,今日前来,是因为贾母心情不好,来陪贾母说话。
对于贾母的心思,赖嬷嬷心中跟明镜似得,如今在贾母心中,最看重的便是贾瑜,连贾敏这个最疼爱的女儿,都要次一等。
于是,赖嬷嬷专门挑好听的话夸赞贾瑜:“我听我们家老大说,瑜哥儿极是聪慧,《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书,听上几遍,便能够背出来,并且一字不差,当真是国公爷的好孙儿!”
听了赖嬷嬷的话,贾母喜上眉梢,笑着说道:“这孩子身子娇弱,我本来不想让他这么小便读书的,别再累着了,可这孩子好像是跟书有缘似得,一日不摸书,便跟我撒娇,我真真是拿他没办法。”
既说到了贾瑜读书的事儿,自然就会提到已经进宫了的元春,贾母脸上的笑容变淡了,她说道:“大丫头一定在心中怪我。”
赖嬷嬷道:“大姑娘一定能明白老太太的苦心。”
贾母道:“她不明白,她们都不明白,我老婆子是那种‘卖女求荣’的人吗,我是为了贾家呀!”
贾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继续说道:“老大是个扶不起来的,老二是个不知庶务的,琏儿也是个不成器的东西,珠儿虽然努力,但天资不足,我将来能指得上的,只有瑜儿!”
“瑜儿天资聪颖,又喜欢读书,我自然要给瑜儿铺路,大丫头各方面都极为出色,就算在皇宫中,也是拔尖的,必能成为人上人,有了一个在宫中当‘贵人’的嫡亲姐姐,瑜儿将来的路自然能走得更平顺一些。”
让元春入宫做‘贵人’成为贾瑜的靠山,以贾瑜的才能,必定能得到新皇的赏识,振兴贾家。
这就是贾母打得如意算盘。
其实,还有一点原因,贾母没有说出口——
贾母想让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当贾瑜的媳妇,林如海是个有本事的,还不到四十岁就已经官居二品了,将来很有可能入阁拜相,成为当朝宰辅。
贾家对林家有大恩,没有贾代善的提拔就没有今日的林如海,加上林如海的妻子是贾瑜的姑妈,贾母觉得,林如海应该不会拒绝的。
所以,贾瑜的姐姐自然不能嫁给林黛玉的哥哥。
赖嬷嬷口中称是,说贾母想得周到,心中却暗暗叹息:“老太太真是老了,觉得姑老爷和姑太太都会听她的,她难道忘了吗,林大爷可是姑太太的亲生儿子……”
扬州,林府。
贾敏将手中的茶盏摔倒了地上,猛得站起身来,浑身冒着冷气,怒声说道:“你再说一遍!大侄女去做什么了?”
在贾敏面前的地上,跪着一个抖如筛糠的人,他是荣国府派来扬州送信的管事,他叩头如捣蒜,口中答道:“大姑娘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
而后,那人用颤抖的双手递上了一封书信。
贾敏命身边的嬷嬷取来交给她,贾敏撕开了信封,一目十行,看完了手中的信……这管事说得并没有错!
贾敏寒声说道:“你下去吧!”
那管事的如蒙大赦,急忙站起身来,退出了屋子。